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

ID:11325999

大小:15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1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_第1页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_第2页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_第3页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_第4页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琱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The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sSeeninBronzeVesselsInscriptionofDiao-sheng王泽文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五年、六年琱生簋和2006年11月新出琱生大口尊形器三篇铭文中的人物关系。结合文献及金文材料分析认为,召伯虎即伯氏、宗君,兄,是大宗宗子,代表公。妇氏即召姜,与召伯虎为夫妇。君氏为召伯虎之母,在五年簋和五年大口尊中尚在人世,但年事已高,在六年簋时已去世。幽伯幽姜为召伯虎称其先父先母。琱生即弟,与召伯虎为从兄弟,是小宗

2、。烈祖召公即召公奭。关键词:西周金文琱生人物称谓2006年11月陕西扶风五郡西村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其中有两件大口尊形器,自名为(为印刷方便,文中仍称为大口尊),有铭文113字,刘宏斌:《吉金现世三秦增辉——扶风五郡西村青铜器发现保护亲历记》,《文博》,2007年第1期。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扶风县博物馆:《陕西扶风五郡西村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8期。宝鸡市考古队、扶风县博物馆:《陕西扶风县新发现一批西周青铜器》,《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器名考释参见李学勤先生意见。又,刘源先生在中国社

3、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讨论中也指出这一点。内容与传世的五年琱生簋和六年琱生簋有密切关系,三器时间上前后相连。先结合各家的考释,将有关铭文抄录如下(尽量用通行字体,分行以斜线标识):五年琱生簋(4292):器物后面括弧里的数字是《殷周金文集成》的著录编号,下同。惟五年正月己丑,琱生(甥)有/事。召来合事。余献。妇氏以/壶,告曰:“以君氏令(命)曰:余老/止!公仆庸土田多(扰),弋伯/氏从(诉)。公宕其叁,汝则宕/其贰;公宕其贰,汝则宕其/一。”余于君氏大章(璋),报妇/氏帛束、璜。召伯虎曰:“余既/讯,(侯

4、)我考我母令(命),余弗敢/乱。余或至(致)我考我母令(命)。”琱/生(甥)则堇圭。14五年大口尊:惟五年九月初吉,召/姜以琱生(甥)(币)五寻、壶/两,以君氏命曰:“余老止!/我仆庸土田多柔(扰),弋/许(诉),勿使散亡。余宕其/叁,汝宕其贰。其(兄)公/其弟乃。”余大章(璋),报/妇氏帛束、璜一,有司眔/两辟(璧)。琱生(甥)对扬朕/宗君休。用作召公/,用祈通录(禄)屯(纯)灵/终,子孙永宝。用之享。/其又(有)敢乱兹命,曰“毋/事召人”,公则明亟。六年琱生簋(4293):惟六年亖(四)月甲子,王在。/召伯虎

5、告曰:“余告庆!”曰:“公/厥稟(廩)贝,用狱(扰)为白,有祗/有成,亦我考幽伯幽姜令(命)。”/“余告庆!余以邑讯有司。余/典勿敢封。今余既讯,有司/曰‘(侯)令(命)。’今余既一名典。”献,/伯氏则报璧。琱生对扬朕/宗君其休。用作朕剌(烈)祖召/公尝簋,其万年,子孙宝。用/享于宗。三篇铭文连读,较完整地反映了召氏族内关于仆庸土田归属的一次处理过程。五年琱生簋和六年琱生簋自著录以来,很多学者做过研究,涉及人物关系、内容,以及器物的年代等,有些不同的意见,尤其在人物关系的认识上分歧较大。主要论作如下。孙诒让:《古

6、籀余论》“召伯虎敦”讨论五年簋,《古籀拾遗》“召伯虎敦”讨论六年簋,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丁山:《召穆公传》,《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1分,1930年5月。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卷上之三,中华书局1998年影印本。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一四二至一四三、一四四至一四五、一四六。吴其昌:《金文世族谱》,史语所1991年影印本,卷一•第二篇、第四卷•第三十四篇。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478至489页。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六

7、年琱生簋跋”,中华书局1997年增订本。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錄》,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1页,据序言及正文有关叙述,该书主要是陈梦家先生的工作。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31—237页、319页。谭戒甫:《周召二簋铭文综合研究》,《江汉学报》1961年第2期。白川静:《金文通释》,卷三下,一九四、一九五,日本:白鹤美术馆1971年版。林沄:《琱生簋新释》,《古文字研究》第3辑,1980年,本文引自《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8、年版。李学勤:《青铜器与周原遗址》,《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本文引自《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又,李学勤先生近年已修改了部分意见,参见《琱生诸器铭文联读研究》,《文物》2007年第8期。张亚初:《两周铭文所见某生考》,《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木村秀海:《西周后期の代诉记录——五年琱生簋铭、六年琱生簋铭》,《史林》(日本),1986年第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