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探究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母婴传播已成为乙型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1]。尽管婴儿出生时接受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仍可导致免疫失败[2]。免疫失败和母亲血中高的HBV-DNA水平有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母血中HBV-DNA水平有可能会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其抑制作用持续于整个治疗过程。我们对HBsAg阳性孕妇使用拉米夫定、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Bvac)联合注射以阻断HBV母婴传播,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2、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6年10月在本院门诊产检并在我院足月分娩的孕妇和她们的婴儿,所有孕妇28周前经过初检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HBV-DNA阳性,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孕期未使用其他研究药物或全身抗病毒、细胞毒性或免疫调节剂等药物。1.2方法5将110例HBsAg阳性孕妇和她们的婴儿,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组70例,自孕2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天一次,分娩后停服。对照组40例,只做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测不口服拉米夫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及产后第2周注射HBIG200IU,并按0-1-
3、6月方案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每次10μg。两组婴儿出生时采股静脉血,随访至1岁时,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岁时静脉血清HBsAg、抗-HBs,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HBIG和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拉米夫定由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用SPSS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HBVDAN和抗-HBs阳性率的比较研究组HBsAg阳性率和HBVDAN阳性率分别为8.57%和11.43%
4、,低于对照组25%和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χ2=7.32,P<0.01);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见表1。2.2两组婴儿1岁时HBsAg、HBVDAN和抗-HBs阳性率的比较1岁时研究组婴儿HBsAg阳性率和HBV5DAN阳性率分别为5.71%和8.57%,和对照组(30%和45%)比较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P<0.01;χ2=30.45,P<0.01);1岁时研究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90%,明显
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1)。见表1。3讨论婴儿出生时接受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是目前预防HBV感染的一个主要对策,但是仍有5%~15%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疫苗无应答发生机制可能有:(1)母亲有很高的感染水平,超过主动和被动免疫获得的中和能力;(2)遗传素质对疫苗的无应答性;(3)宫内感染产生的免疫耐受性;(4)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的干扰;(5)乙肝疫苗(H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防止早已存在的宫内感染。母亲血中HBV-DNA载量与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3],有研究发现当血清HBV-DNA>1×1
6、08拷贝/ml母婴双重免疫也难阻断病毒母婴传播,当测定值降至HBVDNA<1×106拷贝/ml以下时,将减少30%的母婴传播的危险[4],由此可以推断,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母亲血中HBV-DNA载量,应该会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研究表明应用拉米夫定后HBVDNA水平会很快下降[5]。我们对110例HBsAg阳性孕妇应用拉米夫定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当天外周血HBsAg阳性率和HBV5DAN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对HBsAg阳性孕妇口服拉米夫定,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提高新生儿出生HBsAb阳性
7、率。这说明应用拉米夫定在降低乙肝宫内感染方面是有效的。我们对两组婴儿随访至1岁,观察到研究组70例婴儿有63例抗-HBsAg阳性,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孕期口服拉米夫定,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1岁时抗-HBs的阳性率。参考文献[1]Hamdani-BelghitiS,BouazzaouNL.Mother-childtransmissionofhepatitisBvirus.Stateoftheproblemandpreventio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