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

ID:11142392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_第1页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_第2页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_第3页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_第4页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络病理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治则治法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实体瘤在诊断时约2/3的患者已存在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演变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保障。络病理论是新兴的中医学创新理论,近年来得到较好发展,其在多种疑难杂症如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肿瘤、中风等的辨治中广泛应用。络病理论应用于恶性肿瘤预防与治疗已初见成效,以下试阐述络病理论应用于恶性肿瘤发生及转移机制的中医理论基础,并与现代肿瘤学观点相融合,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临床防治提供络病为基础的病机及治则治法。  1、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络病理

2、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该书首次明确提出经络的概念,《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奠定了络病与络脉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络病理论的证治基础,首创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虫蚁搜剔通络法。到清代叶天士,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学术成果,将《内经》经络的生理认识加以深化,将仲景络病证治的用药经验加以提炼,并引入到内伤杂病的病理阐释中,明确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经典论述,创辛味通络治疗络病之大法,将络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一一呈现,形成了较系统的络病理论。此后,张锡纯、丁甘仁、秦伯未、赵锡武、关

3、幼波等,也为络病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现代络病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赋予络病理论新的内涵。王永炎院士等最早提出病络理论,认为病络是一种病机,具体表现为各种病理因素以络脉为背景的病理投影的移变,病络生则络病成。吴以岭院士等提出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X络系统,从时间、空间与功能统一性切入,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开现代络病理论之先河。  2、以中医络病理论阐释恶性肿瘤形成和转移的病机  2.1病变由气及血、痰瘀癌毒郁积络脉是恶性肿  瘤形成和转移的基本病机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癥积、癌瘤范畴。宋代《仁斋直指附遗方

4、》记载了癌的概念:癌者,上高下深,岩石之状,毒根深藏。关于肿瘤的形成与转移,类似于中医积的形成及传舍。《灵枢百病始生》记载: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圣济总录》云: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此外,《医林改错》亦指出:气有气管,血有血管,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竖血管凝结成竖条,横血管凝结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以上论述说明了络脉与肿瘤形成及转移密切相关,与叶天士所提出的初病

5、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互相印证。  恶性肿瘤形成及转移的中医络病病机可以理解为气络、血络、痰瘀、癌毒、肿瘤、伏毒、转移瘤的依次传变。恶性肿瘤转移的形成过程可以理解为:在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理失宜、六淫七情及现代物理化学毒素(如药物毒素、放射线等)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气络或脉络结构功能受损,即气络的温煦充养、防御卫护、信息传导、调节控制作用及脉络的渗灌濡养、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养代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若致病因子继续侵袭机体或损伤部位,络脉进一步受损,络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影响加重,络脉长期表现为一种非正常的病理状态和病理过程,介导着各种病理因素与络脉的交互

6、影响,痰瘀渐形成,这一时期类似于癌前病变期,如果及时治疗,可以逆转。痰瘀形成后,络脉的自适应、自调节、自稳态功能失常,人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三维立体X络逐渐破坏,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代谢产物堆积,痰瘀与各种代谢产物胶结,聚积更多恶性能量向癌毒转化。  癌毒形成后,一方面大肆扫荡周围气血为己所用,大量增殖,肿瘤形成,另一方面继续演化以适应更恶劣的环境,进化了的癌毒在原发瘤处隐伏起来,相当于中医的伏毒。经历过肿瘤形成的机体摇摇欲坠,三维立体X络系统严重破坏,正气极虚,不堪一击。此时若外邪、内邪继续侵袭,在多种病理因素应证组合的时空变化下,癌毒、伏毒乘机作乱,携带风、痰等善

7、行之邪沿脉络流动灌注,在五行生克制化、经络气血走向、脏腑不同功能等导引下,癌毒、伏毒稽留络脉,不断增殖,并影响络脉周围环境,致络脉发生络脉绌急、络虚络滞、络损络瘀等病理变化,渐至转移灶形成。极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络脉虚伴随恶性肿瘤形成及转移的全过程,且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恶性肿瘤形成及转移的过程类似于叶天士卫气营血的疾病传变规律。  周仲瑛提出伏毒论,认为伏毒具有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的特点,因此,伏毒更能体现恶性肿瘤转移的病理特征及变化,是转移的关键致病因素。  2.2以络脉病变分析恶性肿瘤转移病机的治疗学意义  2.2.1概括中医辨治恶性肿瘤转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