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

ID:11055463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9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_第1页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_第2页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_第3页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_第4页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6(发于阳发于阴之辩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鹰飞天(986679928)9:23:42现在开始学习伤寒论上次我们学习了李克邵伤寒论解惑的概率一部分,今天继续。李克邵伤寒论解惑概率温病学说在《伤寒论》的基础上,不但有所发展,而且还有所改进。例如表症兼有里实症的,在《伤寒论》中,先汗后下是绝对必要的,而在温病学中则可以同时表里两解。又如《伤寒论》中的阳明中风,主以栀于豉汤,而温病学中三黄石膏汤所主治的症状,实际就是《伤寒论》中的阳明中风,疗效却远比栀于豉汤为好。还有"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傲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论中仍主以大承气汤作孤注一掷,而在沮病学中则有大、小定风珠和增液承气汤等,都比单用

2、大承气汤更加稳妥而可靠。这些,都足以说明,温病学是《伤寒论》的进一步发展,来源于《伤寒论》,而不同于《伤寒论》。吴鞠通总结温病,著《温病条辨》,自称耽出伤寒圈子,可以说他确实跳出伤寒圈子了,因为在理论方面,从六经辨症改用卫,气、营、血与三焦辨症,在药物方面,从麻黄,桂枝发展到薄荷,芦根、西瓜皮等。但也可以说,他仍然没有耽出伤寒圈子,因为温病本身就包括在《伤寒论》之中。不过由于时代的继续发展,药物的继续发现,理论的继续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分科只是其必然的结果罢了。二三阴三阳和六经凡读过《伤寒论》的人,都知道伤寒是以六经辨症的。六经就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是怎样产生?又怎

3、样为祖国医学所运用的呢?下面谈谈这个问题。古人分析事物的属性,起初只有阴,阳两个方面。后来由于只分阴阳,觉得还不够,也不能说明较为复杂的问题,于是又把阴阳各分为三,便成了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阴阳之三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是说:阴阳虽然能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是不同事物的每一方面,其阴或阳总是有偏多偏少的不同,因而它的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所以又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三阳用到祖国医学方面,在《内经》就有:用以代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如《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4、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就是。用以代表脏腑的,如《灵枢•经脉篇》,以太阳代表膀胱与小肠,阳明代表胃与大肠,少阳代表胆与三焦,大阴代表脾与肺,少阴代表肾与心,厥阴代表肝与心包络。由于各脏腑的经络,有由胸走手,由手走头、由头走足、由足走腹的不同,因此又把各脏腑及其经络区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这样,就由六演变为十二,由抽象的概念,演变为具体脏腑经络的名称丁。三阴三阳在祖国医学中不但代表了六气,脏腑和经络,到了汉代张仲景著《伪寒论》又用以代表疾病的类型。如"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太阳病,"胃家实"为阳明病,"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病,"

5、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太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为少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为厥阴病。这就是历代《伤寒论》注家所说的"六经"。《伤寒论》中划分六种病型,本来是和六气、脏腑,经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所以也只有以三阴,三阳命名,才最为全面,最为恰当。试看《伤寒论》中的篇名,只是《辨太阳病脉症并治》,《辨阳明病脉症并治》......等等,而不是"辨太阳经病","辨阳明经病",其原因就在这里。《伤寒论》的注家和读者们,都习惯于把三阴三阳叫着"六经","六经"读起来比"三阴三阳"方便,但是容易使人错误地认为"经"即"经络"之经,由此把人引入歧

6、途。例如,有的《伤寒论》注家竟说:《伤寒论》只提足经,不提手经,是由于足经长,手经短,言足经就能包括手经。刘草窗竟进一步提出了"伤寒传足不传手"的谬说。他们直把三阴三阳等同于经络,这都是从六经的"经"字引起的错误。柯韵伯在《伤寒论翼》中说:"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意思是说,六经之经是面,而不是经络之经的线,这一解释倒很正确。但是张仲景只提过三阴三阳,何尝提过"六经"?正如章太炎在《猝病新论》(现改称《章太炎医论》)中所说;"仲景本未直用'经'字,不烦改义"。鹰飞天(986679928)9:37:30三伤寒传经的实质和,伤寒日数的临床意义外感病发生以后,总是每

7、日每时的在不断地变化,决不会老是停留在原始的症状上。这些变化的结果,除了自愈者外,其余的在《伤寒论》中,有的叫做"传",有的叫做"转属'或"转入"。后世注家的所谓"传经",就是以此为根据,又加以主观想象和神秘化而造出来的。《伤寒论》中的"传"或"转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不是和后世的所谓"传经"那样神秘难澜呢?现分析说明如下。原来外感发病的初期,三阴三阳的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只是觉得"发热寒"或"无热恶寒",并酸懒不适而已。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六经发病的前驱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