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23211
大小:8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9
《肥城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肥城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报告1房产调查第一阶段总结报告房产调查小组第一阶段的调查工作,在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部分肥城房地产市场的数据,现将这段时间整理的资料总结如下:一、房产宏观经济数据分析1、2013年肥城经济数据指标2013年肥城市去年完成生产总值674.46亿元,增长1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9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2.46亿元,增长7.43%;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2亿元,增长13.44%;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356.9亿元、240.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2.4亿元和28.9亿元;城镇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16元,分别增长10.5%和13.1%;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目标和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继续前移,分列第43位、18位,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列山东省第4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21位,提升了8个位次。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首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2、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2011-2015)纲要中关于房地产的相关规划条目:(1)肥城市的发展机遇与挑
3、战机遇:从省内看,山东省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战略,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社会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市融入济南省会都市圈发展,主动接受济南辐射和产业转移,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山东省提出以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强省、加速工业化进程为主攻方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轻工、纺织、化工、机械、建材、冶金六大产业,也为我市相关产业技术提升,促进我市由重化工业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转变注入了活力;泰安市提出发挥泰城与肥城的地缘毗邻优势,推进泰肥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从肥城自身看,肥城作为资源加工型城市,正处在工业发展中后
4、期,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阶段,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产业素质明显提高,“六大支柱产业”、有机菜、“两菜一粮”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通过主动融入“两圈”,“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商贸、旅游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产生巨大效益。加之聊泰铁路、电厂四期、盐化工、枫叶鸭养殖、“大水系”建设、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示范县(市)等关系肥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挑战:从省内看,全省经济强县增势迅猛,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建设
5、,也使我市面临“边缘化”的挑战,我市周边县市区加大开放力度,也对我市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从肥城自身看,我市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明显,产业“重化”程度偏高,资源依赖程度偏重,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土地供应、环境容量约束日渐显现。如不能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建设,我市也面临“边缘化”的危险。(2)房产发展定位肥城以打造“北方桃源名城”为目标,实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四城联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内涵显著提升,山、水、园、林、城相映交融的景观突出。到2015年全市城镇
6、化率达到60%;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7万人,跨入功能完善的中等城市行列。小城镇基础设施更加配套,人口、产业、要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业要做好“城市、生态、景观、休闲、旅游”五篇房地产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房产、景观房产、休闲房产、旅游房产,大打休闲居住品牌,打造省会城市圈休闲居住品牌城市。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加主要面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城市西区、古店新区、市高新区为主要节点,分布有序、层次清晰、梯度发展的
7、房地产业发展格局,把房地产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3)教育布局发展规划优化教育资源。按照城乡教育一体化思路,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按照城区教育一体化、高中教育城区化、职业教育集约化的原则,实施城区义务教育一体化工程,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在城区西部建成1处幼儿园、1处初中、1处规模适宜、高标准的普通高中、1处职教中心学校;在城市东区建设1处幼儿园、1处初中;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结合农村综合社区的整合,合理规划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按照每镇街建设1处初中、1—2处小学的原则,搞好学校布局和建设;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统
8、筹,探索师资合理流动和均等配置机制,有计划、常态化地补充农村中小学缺科教师。(4)城市与城镇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构建“一核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