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

ID:10823855

大小:52.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_第1页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_第2页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_第3页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_第4页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眶下间隙脓肿切开技术字体大中小眶下间隙脓肿大多数情况下局限在尖牙凹与表情肌之间,而少数情况下在皮下。当脓肿位于尖牙凹时,直选口内切口,一般在2~5或5~2间的龈颊沟处,作长约1~2cm图3一1切口。用11刀片或15刀片横行切开粘骨膜,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图3-1眶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时,向骨面用力,直达骨面,不宜向眶下缘方向用力,以免失控进刀太深,损伤出眶下孔的神经血管。分离时血管钳朝尖牙凹的方向,不可太向七或用暴力。向上太深,尤其是眶下间隙炎症已越过眶下缘波及眶周蜂窝组织时,可能损伤眼球。因尖牙凹骨质菲薄,用力过大可能造成骨折,与上颌窦穿通,将炎症引入上颌窦

2、。这一并发症很少见,即使初学者也不易发生。但当病人有上颌窦根治术的病史时,应特别小心,因其骨质有部分缺如。分离时要特别轻柔,切忌暴力操作引起炎症扩散,导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或其他并发症。分离至脓腔后,将血管钳轻轻撑开,脓液自然流出。反复几次后即可放入引流条。一般选用橡皮片引流,放入时要遵循“一通到底”的原则,防止引流条中途打折造成引流不畅。当脓肿局限在皮下时,可在脓肿低位作皮肤切口,切口方向应和眼轮匝肌纤维方向、鼻唇沟或面部皮纹相一致。切口长度约1~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至脓腔建立引流。字数550知识来源:杨佑成蒲章杰主编姜均鉴绘图.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图谱与手

3、术技巧.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第44页.2.颊间隙脓肿切开技术字体大中小颊间隙脓肿手术有三种切口,应根据脓肿所在部位而选择。一般应尽量选在口内作切口。如果脓肿局限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应取口内切口。在脓肿低位或龈颊沟即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作平行于牙槽嵴的切口图3—2。长约1~2cm,切开粘膜及粘膜下层,血管钳分离即达脓腔。图3-2颊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如果脓肿在颊肌与皮肤之间局限在皮下时,范围较局限,可在脓肿低位作顺皮纹的小切口。长约0.5~1.5cm之间,最长不超过脓肿直径的2/3。切开皮肤后钝分离达脓腔。如果切开的位置在颊部的上方,应注意腮腺导管和面神经颊支

4、的位置及走向,不可损伤。颊部皮纹走向与腮腺导管和面神经走向几乎呈垂直关系。口外切口只能切开皮肤层,而不能一刀切至脓腔。这是保护上述结构的关键步骤。血管钳分离时应顺腮腺导管和面神经的走向。如果切口在下部,应注意下颌缘支。面神经下颌缘支约80不进入颌下区而在下颌骨下缘以下的下颌区向前走行,同样应按上述方法加以保护。广泛的颊间隙感染,往往已波及颊脂垫,在皮下、粘膜下脓肿均不明显者应取颌下切口图3—3。此切口应在下颌骨下缘以下2cm处,长约1~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不切开颈阔肌,血管钳紧贴下颌骨外侧骨面进入颊部脓腔。80的面神经下颌缘支进入颌下区并在颈阔肌的深面走行,只要不

5、切开颈阔肌,就不易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切口距颊部脓腔有时距离较远,放置引流条时应注意不要中途打折,作到确实从脓腔引流。图3-3颊间隙脓肿颌下切开引流术字数643知识来源:杨佑成蒲章杰主编姜均鉴绘图.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图谱与手术技巧.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第44-45页.3.颞间隙脓肿切开技术字体大中小颞间隙感染较少见,多数为多间隙感染,常并发颞下间隙感染等。如果脓肿位于颞肌与颞筋膜之间则称颞浅间隙脓肿。如果脓肿位于颞骨与颞肌之间则称颞深间隙脓肿。后者容易并发边缘性骨髓炎、脑膜炎或脑脓肿等症。颞浅间隙脓肿应在发际内作单个直线形切口图3—4。此切口应距波动感

6、明显处尽量近,应与颞肌纤维方向一致,前缘应斜行前上方,后?档那锌诳纱佣戏酱怪毕蛏喜⑸孕毕蚝蠓健G锌诔ざ扔κ优е状笮《āR话阍?1~2.5cm之间。用圆刀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颞筋膜后,血管钳钝性分离达脓腔。颞筋膜有浅深两层,浅层薄弱,深层坚韧。如果进刀不够深,没切开颞深筋膜,不宜向深方钝性分离,此时可补切一刀。位置靠后下的切口应注意不要损伤颞浅动脉静脉及耳颞神经。它们穿出腮腺上极后位于皮下组织内,在颞筋膜的线面上行分支。在颧弓根部上方发际内的切口和其它部位有可能损伤神经血管的切口,可仅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分至颞深筋膜时再切开之。这样可避免损伤上述血管神经。图

7、3-4颞间隙脓肿切口线示意图颞深间隙脓肿应取多个直线切口图3—41。因其波动感不明显,可靠穿刺确定脓肿部位,从而确定切口部位和引导分离的方向和深度。如果脓肿较广泛且怀疑骨质破坏时,应取弧形切口图3—42,以便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弧形切口应在颞肌附着处切开,大约在顶骨与颞骨骨缝处,切勿在颞肌上作与肌纤维相交的横行切口,因容易切断颞肌的神经血管。颞肌一旦被切断后,由于疤痕挛缩会破坏肌功能,有可能引起张口困难。为了充分暴露脓腔,切口长度不宜保守,可达5~8cm,应切开颞肌附着和骨膜,沿骨面翻起颞肌瓣,引流脓液,冲洗脓腔,探查骨面,以便发现骨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