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

ID:10813127

大小:7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8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_第1页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_第2页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_第3页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_第4页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论文摘要: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摘要: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

2、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中国德育变革道德的教育道德的人德育变革是当代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领域。围绕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德育实效性低下、学生德行问题,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

3、,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不少新的德育思路。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教育尚未摆脱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困扰,德育变革仍然是一个迷雾重重的难题。杜威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学家,他的经验学习思想、民主管理理念极大地影响和支撑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关于道德教育,杜威有着怎样的见解?我们能否从杜威论著中寻到走出中国德育困境、指导中国德育变革的思路呢?研读杜威教育论著,笔者隐约看到中国德育变革的希望。一、杜威德育思想概观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学校教育也随之变革。由于学校大量开展社会、学术与职业

4、技能的培养,传统学校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道德教育和人文学科在学校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革命的推进导致社会结构变迁,移民增多带来价值观整合的困难,这些都成为青少年德行问题发生的诱因。教育界人士、宗教界人士对此问题深表忧虑,提出应对道德危机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主张:第一种是强化学校中的品格教育,保全传统价值观;第二种是强化信仰教育,以宗教道德教育来扭转时局;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思想家提出第三种思路,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全新的社会秩序和“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1p46-48。(一)杜威对传统学校道德教育

5、的批评杜威的德育思想,是针对既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提出的,因而,杜威德育思想必然地包括了紧密相联的两部分:一是杜威对传统德育的批评,二是杜威对新型德育的建构。杜威的道德教育批判集中于《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的精彩论断:“我们关于道德教育的概念是太狭隘、太注重形式、太病态了。我们把伦理的这个名词与某些贴上美德标签的、从大量其它行为中分离出来的、与履行这些美德的儿童的惯常形象和动机更加分离的某些特殊行为联系在一起。道德教学因此与这些特殊美德的教学联系在一起,或与同它们有关的某些感情上的灌输联系在一起。道德被看作是

6、非常伪善的东西。”2P158被杜威斥为“狭隘、注重形式、病态”的,一方面是指导学校德育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是学校中通行的道德教育方式。1.学校道德观念的狭隘、形式化与病态传统道德教育思路中的道德观念是传统伦理学体系中的道德观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由于长期以来宗教道德的宣讲统治着道德教育,人们习惯于认为:(1)道德是固定的规定人与人关系的美德,如诚实、贞洁等,或者就是“某些贴上美德标签的、从大量其它行为中分离出来的某些特殊行为”。这种道德观不考虑个体生活的实际情况,不考虑解决具体问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品

7、质。这种对道德的狭隘理解,直接导致将道德与科学直接对立的普遍社会观念,因为按照狭隘的道德观,具体的、日常的科学知识是与道德无关的。(2)道德是独立的系统,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无关。在社会生活以及学校教育中,道德成为一种单列的系统,“诚实”、“友爱”成为对于个体行为的一种唯一的要求。而事实上,个体在活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的动机也是丰富的,并没有纯粹的、仅受“道德”动机支配的行为。这种形式化的道德观对个体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就是人的行为的刻板,不能综合考虑情境中的各种需要,而只能按照某种固

8、定的规章办事。(3)“道德的”就是不违反规范,道德的人就是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人。传统道德是“否定性的品德”3P6,要求个人不应这样,不得那样,恪守规范,将不违反规范作为“善”的首要标准,而不考虑个体能否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这种道德观,将禁止比能力看得更高,“无异于说死比生更重要,否定比肯定更重要,牺牲比服务更重要”2P163。这种病态的道德观导致病态的“好人”观:“好人”能够恪守规范,但并没有积极的自主判断与选择能力,在变化了社会条件下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