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6135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摘要: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高职教育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在此过程中应着眼于现代性,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多元价值诉求,把握价值的协调性、结构的开放性、制度的民主性、运行的规范性、实践的效率性等五个向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五层七维”一体治理体系,并基于实践经验从共性角度研究提出了明晰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健全治理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文化等四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路径。中国9/vie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五层七维;构建路径 作者简介:崔炳辉(1973-),男,江苏徐州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2、管理;夏纯灿(1976-),男,江苏兴化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构建与机制创新研究――基于‘五层七维’的校本分析”(编号:2014SJB284),主持人:崔炳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编号:C-c/2015/037),主持人:崔炳辉。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1001-7518(2016)29-0051-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3、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总部署。教育改革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一切改革的举措和行动,自然都要自觉围绕总目标、落实总要求,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1]。在国家部署决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2]已成为全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构建的现代性诉求 依据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论述,结合高职院校的组织特征、大学属性和公
4、共职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内涵可界定为,在我国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宏观政策体制下[3],高职院校为保障合理运行而设计的内外部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也就是使高职院校融合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价值和利益需求,真正实现“依法、自主、参与、监督”的现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安排。 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深化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组织效能,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更好地承担社会系统赋予的重要组织使命、履行社会
5、责任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构建向度 由于学校内部传统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意义认识不深以及内外部制度系统化设计的起步较晚,当前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及机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办学自主权未能完全落实,法人财产权制度不够健全;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式微;领导干部选任缺乏有效监督;党政关系不够协调,组织机构臃肿,行政人员过多;未形成行业企业有效参与高职院校的治理机制等[4]。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类型。其特定的办学定位与公共职能决定了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独特性。《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
6、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依法明晰政府、学校、社会权责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教育治理�Y构。”由此,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多元价值诉求的现代性,把握价值的协调性、结构的开放性、制度的民主性、运行的规范性、实践的效率性等五个向度。 (一)价值的协调性 高职教育教育对象的“来自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学生-社会人-职业人”跨界性、办学资源的稀缺、资源配置的竞争、价值实现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使命追求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高职院校直面政府、行业、企业、科研
7、机构、兄弟院校、社区等社会组织,以及教师、学生与家长等利益主体的多元价值与多方利益的整合诉求,建立内外部治理主体沟通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地方需求以及与业界的互动支持是大学发展的源头活水,权力运行必须为地方和行业企业的价值诉求在大学公共权力结构中得到有效表达提供制度性、程序性的框架。”[5] (二)结构的开放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线,也是激发高职教育活力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价值创造链和公共服务链相对接的内在要求,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并表现为专业、课程、师资、实验实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