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

ID:1075716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1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2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3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4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71例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老年组)和0.05)。见表3。表1两组临床情况比较(例,%)组别n非典型胸痛心功能Ⅲ~Ⅳ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对照组4010(25.0)3(7.5)9(22.5)1(2.5)2(5.0)老年组3120(64.5)8(25.8)17(54.8)5(16.1)7(22.6)χ�2值11.184.477.874.194.88P值0.05>0.050.05>0.053讨论3.1临床特点老年AMI的重要特征是早期缺乏疼痛

2、或疼痛表现不明显,疼痛部位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而贻误治疗[2]。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年龄在60岁以上,尤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不忽视任何症状与体征,以早期发现AMI的征兆。本组资料显示,老年组AMI患者中,有明确发病诱因和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73.2护理3.2.1加强监护入院后1~2d由专人护理,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对重者进行全面监测如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记录24h尿量。观察神志、意识,对外界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了解有无脑缺氧等病变,避免不必要翻动;

3、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诱发肺水肿。对疼痛持续1d以上不能控制,心电图呈广泛前壁或前、后壁梗死,ST段显著抬高成单向曲线、心肌酶谱大幅增高者应高度重视。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做到预见性护理。接诊时准确记录发病、就诊时间及生命体征,协助医生筛选溶栓治疗适应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记录全导联心电图作为基础值,急查血清心肌酶谱、血常规、凝血三项等,建立2条静脉通路,确保溶栓药物顺利输入;备好急救物品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囊反搏泵及利多卡因、多巴胺等。3.2.2吸氧及止痛AMI所致胸闷、胸痛可兴奋交感神经,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扩大梗死范围,迅速止痛极为重要;首选吗

4、啡3~5mg重复皮下注射,或杜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时慎用,以疼痛完全消失为目的;发病后47h应用冠脉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可有效缓解疼痛,抑制梗死范围扩展。吸氧可改善低氧血症,利于心肌梗死恢复,氧流量5~6L/min,疼痛减轻后改为3~4L/min,持续吸氧时间≥72h[4]。老年人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鼻黏膜易出血,给予鼻塞吸氧,患者易于接受,无明显痛苦,每日更换一次性鼻塞和湿化瓶蒸馏水。3.2.3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平时有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的患者,多悲观恐惧,有孤独感或情感幼稚等特点,对痊愈信心不足,并有不同

5、程度的健忘、耳聋,护理人员应十分尊重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在治疗的同时,耐心开导和安慰患者,使其消除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促进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信赖,取得患者信任合作。患者进入恢复期后,社会心理因素对预后至关重要,运用弹性访客时间,让家属协助患者,解除其孤独感和情感依赖,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3.2.4饮食及便秘的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加重心脏负荷;戒烟酒,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限钠盐摄人。长期卧床及排便方式的改变及镇痛剂使用,常发生排便困难,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训练患者床上定时排便,给适量

6、缓泻剂,必要时低压灌肠,对有并发症的患者排便时可在心电监护下含硝酸甘油片0.5mg以保障安全。3.2.5并发症的防治7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为老年AMI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后24h内,是致死常见原因;心源性休克相对少见,因广泛心肌坏死引起的低心排所致。护士应多巡视、严格床头和书面交班,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因,防止休克出现,密切观察使用血管扩张药物者的血压、心律和心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备好强心利尿药物,做好除颤和起搏的准备;严重心律失常可静滴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少室颤,减轻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及顽固性[5]。3.2.6休

7、息与活动第1周绝对卧床,病情严重、年老体弱或有并发症者延长卧床时间,第2周起,如病情稳定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第3周由护理人员监护下床站立或床边慢走,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宜。心肌梗死完全恢复约需5~8周,活动量应依疾病不同时期和程度而定。每增加活动量,应记录有无自觉症状、血压、脉率及心电图变化。对有心前区不适,收缩压下降,脉率110次/min以上,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或ST段偏移者考虑活动量过大[6]。卧床期间易出现消化功能失调、便秘、局部皮肤受压、下肢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要求床单元平整,按摩受压部位,被动活动,协助排痰等护理。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