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老年股骨转子间不同类型骨折68例,选用动力髋螺钉(DHS)、Ender钉、130°L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6%,无断钉及脱出,无髋内翻畸形,功能恢复接近伤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满意。【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有上升趋
2、势,随着他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疾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并发症和死亡率比其他部位的骨折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我们2004年1月~2008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老年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1~89岁,平均72.2岁。其中61~79岁41例,80岁以上27例;左侧40例,右侧28例。跌伤59例,车祸伤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合并高血压、冠
3、心病的患者34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19例,有2种以上合并症的8例。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骨折类型,本组病例分别选用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41例,多根安得(Ender)钉内固定9例,可折钉内固定5例,130°L型钢板内固定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1.3疗效评定标准优:行走如伤前,无跛行,无疼痛;良:步态端正,无跛行,天气变化及行长路有不适感;一般:轻度跛行,患肢感用力不足,行长路有疼痛及不适感;差:达不到上述要求。2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优45例,良18例,一般3例,差2例。
4、优良率92.6%。所有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不等,平均12个月。骨折均能愈合,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折弯或钉板分离,无钢板断裂,无髋内翻畸形,无其他内科并发症。(责任编辑:admin)3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髋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卧床牵引,但长期卧床牵引虽然部分患者能达到愈合,但长期卧床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1]。Scheerlinck等[2]认为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只有50%能恢复独立生活,恢复到伤前功能的仅25%,而手术治疗者80%以上的患肢功能恢复
5、满意。有报道转子间骨折用牵引治疗死亡率可达34.6%,用内固定治疗病死率17.5%[3]。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保守治疗中非常容易出现患肢短缩,髋内翻的发生率甚高,可达40%~50%。因此,在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转子间骨折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整复骨折,取得稳定的内固定,以达到老年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控制原有疾病,恢复或接近伤前功能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我们在收治的68例患者中,优45例,良18例,优良率92.6%。其中返院取内固定者22例,复位及内固定均较为满意,可下地自由行走,功能恢复接近
6、伤前水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应尽可能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以便做到更好的复位及固定。由于减少髋内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是手术内固定[4],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已经很少,主要为无自主行走能力的患者;合并感染的局部皮肤条件不允许手术或终末期的患者。老年患者若合并有内科疾病应首先做相应的治疗,以改善全身情况,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监测,并与相关科室合作,待内科疾病控制即可手术。本组病例均在伤后2~4天手术,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复位固定,无一例出现髋外翻。应尽早开始肢体的康复训练,不仅能使关节、肌肉在活动中恢复功能,还能有
7、效防止下肢静脉形成;防止肺梗死的发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但不急于负重,既能有效防止内固定物松脱或股骨头切割,穿透等并发症[5],又能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使其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