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38919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论双性化理论对我国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双性化理论对我国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性别教育双性化性别角色性别定型观念 论文摘要:在我国传统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关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定型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作为一种最佳的心理建康模式,目前美国流行的双性化教育可以给予我国性别教育很多的启示。根据有关研究,我国双性化人格的大学生远远少于美国,而双性化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要加强双性化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以往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常常会出现性别定型观念这一教育误区。所谓性别定型观念,又称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即社会成员
2、公认地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这是反映了文化或者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若这种期望要求成为僵固不变的看法,就成了性别定型观念。两性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社会期盼着男女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对男女应该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所从事的活动有了相对固定的看法,然而性别定型观念,在儿童小时候就对其发生影响,促使其树立关于与性别有关的行为教条。性别定型观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我国,其形成原因非常复杂,[1](p61-63)关于男女性别角色的陈规陋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
3、孩子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会从性别定型观念化中获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应该让位于男女平等的观念。 一 当前美国性别教育中流行的教育理念——双性化教育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这种教育思想认为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观念,会限制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建康全面的发展“: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
4、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2](p55)这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双性化人格,其英文单词androgyny来源于希腊语的andro(男人)和gyne(女人)。在心理学上,双性化“是指一个个体既具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和细致等性格,按情况需要而作不同表现。”[3](p300)与其他“单性化”规训相比
5、较,这是一种超越传统的性别分类的、更具有积极潜能的理想的人类范例,它能让拥有者更好地在社会化中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充分地发展潜能,故而受到了国内外专家重视,在伴随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中,其蕴涵也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为促进教育公平、性别公正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双性化人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生物学认为,男孩和女孩都会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只是男孩分泌的雄性激素多些,女孩分泌的雌性激素多些,正是这种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导致了男孩和女孩发育上的差异。除了生物因素对儿
6、童性别角色认知产生影响之外,社会文化因素(学校,家庭,社会)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儿童生来虽有男女性别之分,但性别对孩子成长的间接影响来自周围环境。男女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社会准则,这些约定俗成是一种对孩子发育不利的社会现实。正如巴丹特尔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决定身份意识的并不是其性器官(生物上的),而是他们出生后的经历。这种过程开始于社会对孩子权威性地、任意地贴上的男女标志。”[4](p114)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曾对三个邻近的新几内亚部落进行研究中指出,社会角色可以是没有性别差异的,文化因素是行成角色的驱
7、动力。但毕竟男女还是因为生理上的差异而表现出某些劳动分工及其感受上的差异,所以在个体身上,角色的相容或相异都有相对性。另外,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类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始模型,既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前者为男性的女性特征,后者为女性的男性特征。即“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用来说明人类先天具有的双性化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他的研究,为了使个体人格得到健康和谐的成长,应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因素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因素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一定的展现,否则,这些被压抑到意识深处的异性因素的逐渐积累,最终
8、会危及生命主体的存在。然而,无论在哪种文化中,个性和社会特征常常是依附于各种性别,人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和教育,社会文化的染浸和塑造成为男女两性性别行成的重要原因,“酷儿理论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