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外双语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外双语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启示国外双语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启示 [摘要]双语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源于教学实践。本文针对性介绍了国外双语教育的思想库模式,阈限理论,依存假设理论,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及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外双语教育理论对中国特色双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双语教育理论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双语教育理论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基础,国外的双语教育理论对我国双语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国双语教育现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我国形成适合自己国情的大学双语教育模式有启示作用。 一、高校双语教育概念 高校双语教育概念,指的就是在全日制普通
2、高等学校中,教师在课堂上以汉语和某一外国语(主要是英语)为媒介语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水平,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达到培养双语人才的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或活动。在我国,双语教育通常是指汉语与英语这种语言。目前,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的定义在教育学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因此,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关于双语教育的内涵不清和理解混乱。 二、国外的主要双语教育理论 目前,在双语教育界,受到公认的西方双语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思想库模
3、式,阈限理论,依存假设理论,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及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这些理论都是来自西方双语教学实践,具有西方双语教学特点。 1.思想库模式(ThinkTankModel) 该理论视大脑为思想库,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思想库,在这个思想库中,尽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总是保持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两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发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可以相互适应并同时存在,共同促进双语者的认知的发展。思维刺激了两种语言,同时又被两种语言刺激(王斌华)。 2.阈限理论(theThresholdsTheory)
4、阈限理论也被称为临界理论或起始点理论。.LotivationModel) 该理论认为态度和性向关系到学习动力,语言学家对于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的作用已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大量数据表明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成功的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动机也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王轶群)。二语习得中动机的研究里最具有里程碑意义是Gardner和Lambert(1972)提出了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概念。根据Gardner和Lambert的观点,动机可以基木上分为两种:融合型(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的动机(InstrumentalMo
5、tivation)(H.D.Brown,2001)。把融合型动机定义为学习者个体由于希望和他认为的那个有价值的语言社区更好的交流而产生的强烈的学习愿望。融合型动机和某些因素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对目标语感兴趣等等。而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是完全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的目的而学习的,没有与目标语社团进行交际的特殊目的需要。它的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无持久性.有选择性。从这些分析可看出,外语学习动机是可以激发的,因为兴趣可以培养,条件可以改善,认识也可以改变。对教师来讲,重要的是找出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兰伯特认为个体对待目标语态度与性向其实不仅仅是促使学生个体获得双语能力,而且积极投入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
6、第二语言学习的自主性。 5.斯波尔斯基(BernardSpolsky)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 斯波尔斯基认为,以往的双语教育研究过于狭窄,仅触及局部问题。他对双语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变量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自己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双语教育的社会环境,第二层次:双语教育计划的目的,第三层次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第四层次:双语教育的效果(蒙阳,2007)。通过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高校教师更加明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双语教学发展。。 三、国外双语教育理论对中国特色双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1.双语教育政策与师资培养 双语教育与学习环境语言的环境对于语
7、言学习者尤为重要。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双语教育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应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1995年,新加坡把三向分流的教育方式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确定下来。而我国围绕如何培养双语人才的现代教育制度却进展迟缓。需要一套符合我国国情、迎合全球化发展的教育(包括语言)政策作保证。并且可以依托高校语言教学的经验和师资,加强双语教育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加强双语理论的研究,重视双语实证研究。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