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论文]汉语否定词考源 .

[语法论文]汉语否定词考源 .

ID:10541020

大小:59.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语法论文]汉语否定词考源 .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语法论文]汉语否定词考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法论文]汉语否定词考源.;一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虚词本字最难以考定,权宜的做法是用同音字替代或造方言字来解决。这种方法用于共时描写是可以对付的,但是如果碰上研究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各地方言的互相比较,就会遇上麻烦。第一人称北京写作“我”,梅县写作“@①”(北大中文系 1995),余干写作“阿”(李如龙、张双庆 1992)。就是在同一个吴语太湖片中,近指代词在上海说“搿”(许宝华、陶寰 1997),崇明说“个”(张惠英 1993),宁波说“该”(汤珍珠、陈忠敏、吴新贤 1997)。如果真的把这

2、些方言的不同说法,都看成是不同的语素,方言史与语法化有许多文章就不好做了。  为什么虚词的本字考释会碰到困难呢?这得从本字考释的基本方法谈起。梅祖麟先生(1995)给目前方言学界考本字的基本方法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叫觅字法,即根据方言的读音,在《广韵》、《集韵》一类韵书中找到一个语音与语义上最能对得上的字,即定为本字。例如,所以认为它来自覃韵还勉强可以说得过去,至于声调对不上就不去考虑它了,反正声调对不上的本字有的是。觅字法显然以一个假定作为前提:中古的一个音类到现代方言只有一种演变结果,这样我们

3、就可以根据方言的现代读音到对应的中古音类中去觅字。在许多情况下,用觅字法确实能够找到正确的本字,但是有时候会碰到一个古代音类有多种现代读音,这就不能简单地用觅字法了。例如,端组歌韵在北京话中变作[uo],但是这个音类中的“他”却读作[tha],如果它是一个有音无字的词,按照觅字法我们就要到与[a]对应的古代麻韵中去考本字,自然得不到正确的结果。造成同一类古代音类在现代方言中有多种读音的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语方言中有多个历史层次的叠加,一是方言中的一些词受特殊音变规则的支配。由于中原地区长期

4、以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方言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周边方言不断地接受其影响,形成多个历史层次的叠加,很像地层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就是文读层,形成于中古的后期。许多汉语方言的音类与中古音之间所以有比较严密的对应关系,主要就是文读层的存在。觅字法对方言考本字的贡献,就是发现了这个规律,使方言本字的考释有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工具。但是,因为这种方法忽视了其他历史层次的存在,因而会造成本字考证的失误。梅祖麟先生(1995)对此作过很中肯的批评,并提出新的考本字方法:觅音法。根据这种方法,在考

5、本字以前必须先分好方言的历史层次,找出每个层次与方音之间的对应规律,再根据方言读音确定它所属的层次,最后在这个层次内考释它的本字。如鱼韵在上海话有两个层次,文读[y],是比较晚近的层次。白读层在舌根音后读(石汝杰1996),这是方言同音替代。梅祖麟(1980)则考定它的本字为白读层的鱼韵字“著”。这里不只是考出了正确的本字,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两个语言学上的意义,一是把它与古代文献表示完成、持续的常见助词“著”挂上了钩,一是把它与许多方言中的完成、持续体标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联系于吴语中丽水话的[t

6、i]或[li],而且还可跟许多非吴语方言中的体标记“著”相联系。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在更宽广的时间与空间上研究汉语体标记“著”的形成、发展与分布。  需要指出,某些历史层次所以还能保存于现代方言,主要原因是音变的过程出现了词汇扩散。如“他”字是虚词,使用频率很高,音变的速度就比较慢,当其他歌韵舌齿音变作[uo]的时候,它还竭力保持中古的[tha]不变,但是这个时候北京话中已经没有[a]这个音位了,于是它只得跳到最接近的麻韵[a]中去,使歌韵的中古层次[a]在“他”字上保留下来。  觅字法在虚词本

7、字考释中所遇到的麻烦除了多个历史层次叠加所造成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虚词受特殊语音规则的支配。前一个原因梅先生的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本文则着重分析后一个原因。  中国的语法学界对虚词有不同的界定,如代词有归为虚词的,也有归为实词的,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按句法功能分,它自然要同名词同归为实词,如按信息量分,它就要归到虚词。吕叔湘先生(1993)提出封闭类词与开放类词的划分,前者包括指代词、方位词、数词、量词、趋向动词、助动词、介词、连词、助词。封闭类词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出现的频率很

8、高。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频率与信息量成反比,所以封闭类词的信息量小,也就是语义虚,这就是“虚词”一语的来历,本文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讨论虚词的问题。因为信息负载小,语音形式就不太重要。如“我已经吃过饭□”一句,末字可以猜得出来是“了”字,其信息量几乎等于零,所以其读音就非常自由,虚词所以会有特殊的音变规律就是这个道理。  当实词语法化为虚词的时候,语音上就发生弱化。弱化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有如下的表现。  声母辅音的弱化表现为语音强度(phologicalstrength)减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