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37283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设计问题串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问题串构建高效复习课堂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问题串的概念、类型等方面介绍其在构建化学复习课堂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中国1/vie 关键词:问题串;高效复习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艺术。笔者认为,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一目标,设计问题串组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以“
2、沉淀溶解平衡”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问题串在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及反思。 一、什么是问题串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一般在3个以上)问题,其主要特征为:①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②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串设计安排课程,鼓励学生解决问题;③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问题。 二、问题串的类型 一般来说,根据问题逻辑关系问题串可分为递进式、并列式和发散式三种类型。现以“沉淀溶解平衡”一节内容为例作介绍。 1.递进式问题串
3、 递进式问题串是指教师设计的系列问题在知识结构上依次加深、环环紧扣。 由于此类问题串逻辑严紧,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被教师采用。如在复习沉淀溶解平衡的Ksp概念时,设计以下问题串: 某温度时,Ksp=1.0×10-10,某溶液中有硫酸钡固体,请完成表1,并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该温度下硫酸钡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强化Ksp的简单应用,实现基础的夯实和概念的融通,同时通过描点作图,让学生感受2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笔者设计的第3个问题是:分析研究图1中的相关点,研究下列几个问题:①a点的Ksp是多少?其含
4、义是什么?②c点的Ksp是多少?其含义是什么?d点有无沉淀?为什么?如何改变条件使得d点处溶液析出沉淀呢?(加入硫酸钠固体,加入氯化钡固体或蒸发水)③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为什么?(不可以。蒸发后,c(SO42-)也同时增大了)④b点是否有固体析出?为什么?(有固体析出,因为Qc=c(Ba2+)・c(SO42-)>Ksp,b点溶液实际上处于过饱和状态)⑤加入NaSO4固体能否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不可能,当c(SO42-)增大时,由于Ksp是一个定值,c(Ba2+)浓度一定减小。)接着由学生在交流卡上小结: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
5、析出;Qc=Ksp,溶液饱和,处于溶解平衡态;Qc6、液后,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及存在的主要化学平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清晰“离子反应”和“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的区别。问题2::尝试比较“石灰乳中Ca(OH)2的溶解平衡、电离方程式”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接着设计问题3:写出Fe(OH)3溶度积的表达式,主要是��化书写规范,简明设计意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如此并列的三个问题易使学生在概念辨析、表达式甄别中提升思辨能力。通过这些并列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沉淀产生、转化的理解,打通了理性反思与感性认知的链接。因此,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适当的安排能够激发认知冲突的并列式问题串,是提升复习课教学效益的策7、略之一。 3.发散式问题串 发散式问题串是指教师设计的系列问题从某个中心问题出发,向不同的角度发散。此类问题串主要用于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创设发散式问题串,极大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除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思想。 笔者在“沉淀的溶解”环节设计的问题是:向少量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结果固体完全溶解。 ③NH4++OH-=NH3・H2O结论:由于③的发生,使平衡①右移,沉淀溶解。 丙同学用下面的一种试剂重做了该实验,证明甲、乙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用的试8、剂是什么?理由是什么?A.NH4NO3B.CH3COONH4C.(NH4)2SO4D.氨水
6、液后,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及存在的主要化学平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清晰“离子反应”和“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的区别。问题2::尝试比较“石灰乳中Ca(OH)2的溶解平衡、电离方程式”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接着设计问题3:写出Fe(OH)3溶度积的表达式,主要是��化书写规范,简明设计意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如此并列的三个问题易使学生在概念辨析、表达式甄别中提升思辨能力。通过这些并列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沉淀产生、转化的理解,打通了理性反思与感性认知的链接。因此,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适当的安排能够激发认知冲突的并列式问题串,是提升复习课教学效益的策
7、略之一。 3.发散式问题串 发散式问题串是指教师设计的系列问题从某个中心问题出发,向不同的角度发散。此类问题串主要用于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创设发散式问题串,极大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除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思想。 笔者在“沉淀的溶解”环节设计的问题是:向少量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结果固体完全溶解。 ③NH4++OH-=NH3・H2O结论:由于③的发生,使平衡①右移,沉淀溶解。 丙同学用下面的一种试剂重做了该实验,证明甲、乙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用的试
8、剂是什么?理由是什么?A.NH4NO3B.CH3COONH4C.(NH4)2SO4D.氨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