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

ID:57259259

大小: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07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1页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2页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3页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4页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视“问题链”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作者:梁立斌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3期        摘要: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灵动的科学课堂,总是有几个“问题链”做支架,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拓通清晰思路,深入思考问题,捕捉生成精彩,感悟科学本质,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拓展,实现“深度发展”的预期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问题链;高效课堂        “问题链”就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并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高效课堂。如果把

2、教学目的比作高楼的话,“问题链”就是登上高楼的梯子。如果教师能搭好这样的梯子,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眼界将更宽阔,思维将更活跃。一堂课若能搭好几个这样的梯子,学生的思维就犹如一池春水,荡漾起一层层涟漪,带来一丝丝春意。        一、“问题链”设计的价值取向        1.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达到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问题链”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发展。学生的思维常常因生活实践问题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认识上,教师的拔高追问会使学生的思维上升一个台阶,攀向思维的新高。教师“问题链”设计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进一步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进问题的纵深,以达到对某个科学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2.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问题链”着眼于学生思维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二、科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时机与方法        初中科学课堂中,教师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链”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在前概念转化中设计“问题链”,实现迷思概念的矫正和重建        学生不是空着

4、脑袋进课堂的,其已有经验中与科学概念相左的前概念(迷思概念)是学习中不小的阻力,教师如果事先对此有所了解,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链”,引发认知冲突,巧妙地将其转变为科学概念,不但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益,而且也可使学生因此而感受成功的乐趣。        如,在浮力教学中,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误认为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学中结合随堂实验设计“问题链”:        问题一:用弹簧秤挂铁块徐徐浸入水中,弹簧秤读数如何变

5、化?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问题二:将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并置于不同深度时,弹簧秤读数如何变化?有什么新的发现?        问题三:换用酒精重复以上实验,弹簧秤读数如何变化?浮力的大小又跟什么有关?        问题四: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秤读数如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五:现在请你谈谈对浮力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问题链如搭建支架,引发学生认识冲突,从而使原有的迷思概念无力解决,冲突时,才会放弃旧的观念,从而形成新概念。        2.在

6、遇到新问题思路不清晰时设计“问题链”,打通学生思路形成的途径        学生分析问题,表达看法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既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起点。限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超出“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思路往往不流畅或不清晰,这时需要设计“问题链”搭建学生认识的“脚手架”,给学生以知识和方法的引导,打通学生思路形成的途径。        在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碱的性质”一课学习中,“CO■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这个反应没有可观察的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与

7、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教师如果直接提出以上问题,课堂上可能出现“冷场”。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问题一:“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外有压强差”,由于这个反应有气体参与,如何设计实验,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气压的变化?        (学生可能设计: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气球的膨胀程度,矿泉水瓶的变瘪等。)        问题二:矿泉水瓶的变瘪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引起的,还是CO2与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引起的。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对实验现象的追问

8、,引导学生想办法从对比实验中进行深入探究。)        问题三:这个对比实验能充分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吗?        (促使学生认识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最有效的办法是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        问题四: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