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D:10402918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_第1页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_第2页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67年Ashbaugh首次在Lancet杂志上报道了12例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病例。1971年Petty等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治疗原则作了详细的阐述。1994年欧美共识会议(AECC)提出了ARDS诊断标准,同时明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急性肺损伤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近20年来,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也逐渐加深,AECC提出的诊断标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迫切需要修订新的标准。2012年AR

2、DS柏林定义和诊断标准应运而生。柏林标准强化了ARDS定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ARDS的病情程度进行了分级,这有利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疗效的分层评估。尽管每次定义和标准的修订都有一定的进步,但对ARDS这一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柏林标准仍然没有回答和解决其诊断的金标准和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因此,积极探讨和研究ARDS简单易行的诊断标准和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是急诊和危重病医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ARDS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记物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标记物在心脑血管和肿瘤等疾病的筛查、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占有

3、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临床应用也日趋成熟。同样,如果能够釆用生物标记物更加便捷地对ARDS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提高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更加有利于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发现20多种与ARDS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记物,这些标记物主要与炎症反应、凝血/纤溶系统、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1.1炎症细胞因子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ARDS发病的主要机制。细胞因子是炎症反应的主要信使分子。ARDS生物标记物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炎症细胞因守目

4、前研究发现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TNF-a、IL-Iβ,IL-6,IL-8,IL-10、HMGB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sICAM-1)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I受体(sTNF-RI)质量浓度与ARDS的发病和预后有关,可为ARD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但也有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与ARDS的预后无关。脓毒症和创伤等急性炎症反应相关性疾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也会明显升高,故也不能用于这些疾病与ARDS的鉴别诊断。尽管存在一定的争议,但.目前认为在所有的炎症细胞因子中IL4对于ARDS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仍具有一定的价值。1.

5、2凝血/纤溶相关蛋白ARDS患者肺活检及死后尸解发现,肺小动脉血栓可发生于肺充血、水肿、出血及透明膜形成前。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肺组织损伤所释放的促凝物质,肺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停滞,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的形成。有研究发现凝血/纤溶通路重要蛋白(PAI-1和蛋白C)与ARDS病情程度和预后相关。凝血因子纤溶抑制物(PAI-I)在ARDS患者血清和肺泡液中均明显升高,与ARDS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关。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的丝氨酸蛋白酶,活化的蛋白C可特异性失活凝血活化辅因子,在凝血-抗凝血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Ware等研究发现AR

6、DS患者血清中蛋白C的浓度显著下降,且死亡组的下降最明显。1.3肺泡上皮细胞标记物肺泡上皮细胞(AEC)的损伤、增殖和修复是ARDS发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因此,与AEC相关的标志物在ARDS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进年来研究较多的主要有: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和D(SP-A,SP-D)、KL-6,CC-16、VEGF和RAGE等。I型AEC覆盖了肺泡95%的表面积,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目前研究发现其分泌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是肺急性损伤的标记物。II型AEC除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外,还参与炎症反应、肺

7、泡内液体的清除、凝血/纤溶及I型AEC的修复,在ARDS发病的3个时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与Ⅱ型AEC相关的分泌物(SP-A/B/C/D)和表面抗原(KL-6)或表达物质(VEGF)是ARD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研究证实SP-A、SP-D和KL>6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lara细胞主要分布于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具有活跃的增殖分化特性,参与支气管上皮损伤的修复过程,有研究发现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ARDS的发病和预后有关。1.4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正常情况下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调节肺血管通透性

8、,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内皮细胞受到致伤因子作用后发生形态功能的改变,增加血流阻力,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表达多种抗原分子,引起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ARDS-系列的病理改变。最早发现vWF与ARDS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