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

ID:1038171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_第2页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_第3页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6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5-0070-02高血压性脑出血年发生率大约为14~15/10万,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3,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多发生于50~60岁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保守治疗的死亡率仍高达40%~70%。寻找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残死率极为重要。微创手术成为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发展方向。对血肿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用最小的创伤、较短的时间、彻底地清除出血,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2、笔者自2006年3月~2009年12月共收治3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186例行微创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61.1临床资料本组186例,其中男101例,女85例,年龄54~79岁,平均63.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同时CT或MRI检查明确为脑内血肿术前患者均无脑疝表现,破入脑室者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7例,6~8分91例,9~12分73例,13~15分1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h~5d,平均15.6h。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内囊92例,外囊76例,顶枕叶18例。根据多田

3、公式(T=π/6×L×S×slice)计算出血量22~60ml,平均36ml。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局部麻醉方式,烦躁者术中适量应用镇静剂。根据患者术前的头颅CT,以眼眶上缘至外耳道连线为基线,画出血肿最大层面的头皮穿刺靶点,标出侧裂血管、中央沟等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将电极片上金属扣对准穿刺靶点,贴于头皮上。重新进行头颅CT扫描,如扫描中未见金属扣影像,可以金属扣为中心,分别向上下各扫描数层,了解血肿与金属扣的位置关系,以利于确定穿刺靶点。所确定的穿刺靶点往往是距血肿最大层面垂直距离最近的点,所以在锥颅及置管时,术者只要

4、掌握好深度,垂直于大脑矢状面操作即可,通过血肿抽吸陈旧性积血,一般能清除血肿量的20%~30%,然后残腔用3ml生理盐水+尿激酶3万u留置夹管,2h后开放持续引流,每天用尿激酶冲洗1次。经复查CT见血肿排出80%以上,一般3~7d即可拔管。术后行控制血压、脱水、扩张脑血管等常规治疗,预防并发症。1.3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I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V级:植物生存状态。将I~Ⅲ级的患者作为恢复组,Ⅳ~V级的患者作为重残组,死亡的患者作为死亡组,分

5、别计算。62 结果恢复组123例,重残组52例,死亡组11例,其中4例死于大量脑出血且严重脑疝,2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肺部并发感染,3例死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脑CT复查微创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的占位效应。3 讨论3.1手术病例的选择笔者认为,出血量在22~60ml,意识障碍较轻,排除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及凝血机制障碍者;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或家属不能接受全麻开颅手术,适宜行钻孔手术;术前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只要没有绝对手术禁忌证,采用微创术尺度可适当放宽,以争取好的疗效。3

6、.2手术时机临床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超早期(发病6h以内),早期(发病7-48h)及延期手术(发病48h以后)。一般高血压多在1-2h即停止,6~7h就形成血肿。占位效应及血肿分解产物的神经毒作用可以加重病情,24~48h脑水肿达高峰。使血肿周围正常的脑组织坏死、血管周围6性出血、海绵样变性及组织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越严重,致死、致残率就越高。神经组织在遭受长时间的严重损害后即使手术解除压迫,其继发损害仍在继续。有学者认为超早期手术治疗可使脑组织继发损害降至最低程度,但此期间微创手术引起再

7、出血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笔者倾向于发病6~24h为手术的最佳时机。对于发病24h后的患者,尽管继发脑损害已经发生,但是手术对于降低颅内压,加快患者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仍有重要意义。3.3手术关键术前穿刺靶点的确定是该类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以往在术中操作时,即使在CT下定位,由于每张CT片OM基线不一定标准,术后复查CT,引流管的位置也可能不是术前选择的靶点的位置,甚至穿到了血肿的边缘,影响引流效果。所以穿刺方向只有通过术者对CT片的理解后,自行确定,缺乏必要的客观依据。我们试用电极片上的金属扣作为标记物定位,通过CT片上显影

8、的金属扣,确定距离血肿最大层面垂直距离最近的点,进一步印证了穿刺点的准确性,基本解决了由于患者不能合作;医师未摆好头位;扫描可能不是从标准的OM线平面开始,而且伴有头部左右及前后方向上的倾斜,扫描出的CT片不对称,给定位造成困难和误差等不利因素。即使标记物未在最近穿刺点处,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