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9877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试析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与深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与深思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与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与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教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加强和推进作为通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人文教育,应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与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在回顾、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理性内涵和价值导向,不断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品位和层次。 关键词:通识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理性内涵;价值导向 有关通识教育,以及医学人文教育的
2、重要性和必要性理由,已不太需要有更多的争辩。但无论是单科性的医学院校,还是合并了医科大学重新组建的综合型大学,如何深化在通识教育大框架下的医学人文教育,则还有着宽阔的讨论空间。注重和增强理性内涵和价值导向,有益于纳入通识教育范畴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品位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需要有理论上的深入深思,更需要有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一、教学理念:回顾与分析 通识教育在21世纪初,尤其是最近几年蓬勃兴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和“时尚”话题,是与20世纪中期起同样蓬勃开展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着一定关联的。因而,着眼于大
3、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历史演进,注重“理由意识”,回顾和总结相关实践经验,对于推进当前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 1.目前状况:有待改善的理由与不足 近年来开展的包括医学人文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目前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实施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已将通识教育的范畴取代以往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范畴,但由于没有很好地重视和研究多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陷,缺乏“思想成长”、“精神”的教学理念,从而造成这些不足和缺陷在现实
4、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得以“延续”和“蔓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把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机械地理解为给医学生是“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课”,而对如何凝练医学人文教育的精神实质,却鲜有深入的探究。 其二,把“文化”、“人文”等概念片面地“窄化”,把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学常识、文艺素养的教育,呈现为肤浅的“娱乐化”倾向。 2.认识:片面性与机械性 (1)人为地“低估”医学人文教育。各高校的医学人文教育,都被列入相对于“必修课”、“专业课”的“选修课”、“公共课”范畴。由于长期以来“想当然”的思维习惯,
5、人们总是把必修课、专业课看作“优于”、“高于”、“重要于”选修课、公共课;从事必修课、专业课教学教师的水平、能力要“优于”、“高于”、“重要于”从事选修课、公共课教师。这就挫伤了广大教师热心于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大多在低水平基础上循环往复,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 (2)对学生的“迎合”大于对学生的“引导”。包括医学生在内的“90后”大学生,都有着“读图的一代”、“动漫的一代”等特征。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策略、考核机制方面,“浅阅读”、“碎片化”、“快餐文化”等浮躁风气
6、,还“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们只是满足于知识的传授,缺乏高雅品味的追求,忽视理性追求的自觉。 (3)“功利化”色彩依旧较为浓郁。纵然暂不探究“通识教育”的名词解释,也不纠缠它与“通才教育”、“全人教育”、“博雅教育”、“自由教育”等概念的关系,但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精神内涵方面的培养,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同时,通识教育是崇尚理性和讲究品味的,是应当与“浮躁”的社会风气截然不同,是“去功利化”的。但在目前作为通识教育范畴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中,却难以走出“功利化”的藩篱。学生们为获取学
7、分甚至要能够“简便”地获取学分而选修的现象已十分普遍。通识教育的本意是让学生追求崇高,淡化功利,但在无形中却又多了一层“功利化”的色彩。 (4)价值导向意识淡化。借用“言必称希腊”这句格言,鸟瞰国内通识教育,只要是谈论通识教育,往往都是“言必称‘哈佛’”。大凡开展通识教育的高校,都把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标杆”和“模式”,以此当作“参考系”,进而谋划各校的通识教育框架和基本内容。医学人文教育也同样如此。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是不可或缺
8、的。但是任何学习和借鉴,都必须从各国、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就国外通识教育而言,其背后都隐含着这些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这些价值观和价值理念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否符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规范,都是需要认真甄别的。此外,涉及有关西方学术流派、社会思潮,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纯“客观”的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