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

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

ID:1032341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_第1页
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_第2页
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中华民国宪法文献综述宪政是检验一个国家法治进程的基本标尺,更是促进民主、维护人权的基本保障。宪法和宪政建设在我国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规范,更将对我国依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产生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宪法的历史已近百年,但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人治传统的国家,我国宪政法治的遗产却遗留甚少。历史是一面镜子,考察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华民国宪法》,探究其进步和不足,反思其失败的经验,必能对当今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资源。为了本次论文的写作,我在学校图书馆,图书馆数据库,校外书店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文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将这

2、些文献的情况介绍如下:著名宪法学家蒋碧昆遍著的《中国近代宪政宪法史略》梳理了中国近代宪政宪法的发展历史,作者认为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直接违背了政协关于宪法协议的原则,它把《训政约法》和《五五宪草》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并且抄袭曹锟的《贿选宪法》,可谓集伪宪之大成,它诡称实行宪政,结束训政,实际上是用宪政法西斯代替训政法西斯,是一部反革命的独裁法、内战法、卖国法。而另外两名久负盛名的宪法学家曾宪义、张晋藩也在其代表作《中国宪法史略》中批判该部宪法体现着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封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和意志,把有利于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固定下来,强加在人民身上,是集旧中国反动宪法之大成

3、的一部彻头彻尾的封建买办法西斯宪法。作为新中国宪法史学领域早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著作,这其中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某些观点由于受时代和思想的局限已经显得有些片面和偏颇,在学界存在着较大争议,但这两部著作对该部宪法本质上的反人民性认识是正确而深刻的,这体现了老一辈学者敏锐而极具洞察力的学术研究水准,这些著作中的观点对后来的宪法史研究影响巨大,长时间成为众多大陆学者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进行研究的基本导向和立足点。《近代中国宪法文本的历史解读》是我国当代宪法学者卞修全的重要著作,长期以来,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由于其敏感性所在,学界关注一直较少,而卞修全教授长期浸淫于法

4、律史和宪政理论,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和长期的研究。本书中作者通过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将该部宪法较为客观全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将国家性质、人民自由与权利、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权力机关逐章节列举,将之与《五五宪草》进行一一对比,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深入论述,并在评价该部宪法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蒋介石因其限制了自己的权力而对其非常不满,而我们大陆学者又多认为其是《五五宪草》的翻版而对其大加诟病,因此,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其产生之初就一直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当代宪法学者肖北庚所著的《宪政法律秩

5、序论》一书从宪政法律秩序的一般理论入手,对宪法行为选择的原动力,决定宪法行为选择性质和方向的各种要素,宪法行为评价及宪法越轨行为的控制对宪政法律秩序的形成的作用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对中国近代宪政之路从社会、历史、文化、法制背景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使我对整个中国近代宪政的产生、发展和失败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宪法主体和宪法行为以及其最终没有促成宪政法律秩序的命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1946:宪政的幻灭》一文中,作者杨帆、魏建国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背景、内容、理论来源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介绍,并对该部宪法进行了简短精炼的评价。他们认为法律应分为文

6、本中的法律和实践中的法律两个部分,对一部法典的评价应该从这两方面进行,如果仅仅从其中某一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无疑是不客观的。因此他们主张客观地看待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文本上的民主性、进步性和其实践层面的伪饰性,即其行宪实践与法律文本存在着巨大落差,使得该部宪法无法保障,实质上是一部圈套性宪法。学者郑大华在其所著的《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一文中引用其起草者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张君劢的论述,认为该部宪法的政制设计是要把立法院变成英国的众议院,行政院形成英国式内阁,总统相当英国女王,行政院长相当英国首相。郑大华进一步指出,尽管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质或色彩,其法典本身也

7、较为先进,但是民主政治的达成仍然要看统治者是否有实行宪法的诚意。聂资鲁在其《论1787年美国宪法与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之歧异》一文中也认同上述学者的观点,认为应当将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法典与实践区别认识,综合评价,客观地看待该部宪法条文中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和精密周详,而不应简单传统地将其看作是法西斯法统的一脉相承。综上可以看出,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从中提取对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