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ID:10290039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_第1页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_第2页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_第3页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_第4页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_第5页
资源描述: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论文关键词:苏诗诗史意境研究述评  论文摘要:木斋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居高临下审视苏诗这一文学现象,故能准确地洞见和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中国诗歌史,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诚如王氏所言,此四子既以高尚之人

2、格光辉闪耀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同时也以天才般的文学才华照亮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学历史。文学史研究也基本以此四子为重点,历朝历代致力于此四子之研究不乏其人。相比之下,大约对子美和子瞻的研究略为偏重,以杜甫和苏轼之名命名的研究刊物和研究室已蔚然成林。对杜甫研究史的再研究专着笔者尚未多见,而以对苏轼研究过程、研究史的梳理而形成的专着目前所知则有曾枣庄先生的《苏轼研究史》,对苏轼诗研究史之再研究和梳理出的专着则有王友胜的博士论文《苏诗研究史稿》。王友胜的论着主要考辨和梳理的是宋、金元及明清五朝对苏诗的研究状况,总体上说考辨详细、资料富赡,在学术史

3、上的贡献当是功不可没的,但限于篇幅,对近、现代及今人研究情况无所涉及。  今人对苏轼诗歌的研究应该说也是颇下功夫的。比较好的选本有刘乃昌的《苏轼选集》(1979齐鲁书社);吴鹭山、夏承焘、萧湄等人的《苏轼诗选注》(1982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曾枣庄《苏轼诗文词选译》(1990巴蜀书社);徐续的《苏轼诗选》(1992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较好的论文集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丛刊推出的《东坡诗论丛》(1984四川人民出版社)、《东坡研究论丛》(1986四川人民出版社)、《苏轼诗词研究》;论着有谢桃坊的《苏轼诗研究》(1987巴蜀书社

4、),刘乃昌的《苏轼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苏轼论稿》(1994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刘朝谦的《苏轼诗学研究》(2001,四川文艺出版社)等等。这些论文、论着多从苏诗风格、题材、体裁、技巧、形成分期等角度入手,视角较广,所获颇丰。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最能形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当数木斋长期以来对苏诗的研究。他不是把苏轼诗歌当成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研究对象,也不仅仅把苏诗置于宋代文学中去考察,而是把苏诗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去观照。他对整个文学史有自己独到清醒的观点,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体系、且具说服力的理论,所以他在研究苏东坡及其诗歌时总

5、是把它置于这一宏观流变过程中去综合考察,尽量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凭借其宏观的理论视野居高临下,准确地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文学史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在考察具体的作家时,因为有宏观理论的指导,不至于坠人到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而理不出头绪;同时又用具体的作家作品来反证理论的合理性。  一、宏观理论的建构:苏诗研究的理论准备  木斋对苏诗的研究不是封

6、闭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进行的,也不是简单、孤立的围绕苏诗而展开。他在研究苏诗之前,首先树立了科学的文学通史及断代史观,针对苏诗的特殊性又形成了具体的阐释理论,所以在苏诗的研究过程中始终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作依据。这种理论建构和研究实践科学结合的研究模式可以说具有方法论上的典范要义,这不仅适合于苏诗的研究,也适合于其他任何作家作品的研究。  (一)中国诗史分期——三大历程:苏诗研究的历史坐标  木斋一直致力于中国诗史新的探索,以期对中国诗史的宏观把握,同时对任何文学现象合理的纵向和横向的阐释。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诗歌流变》(京华出版社19

7、98年8月)、《唐宋词流变》(京华出版社1997年11月)、《宋诗流变》(京华出版社1999年lO月)。这一系列流变史的写作,基本实现了对中国文学史的纵向梳理;而对苏诗的研究则是横向的阐释。当然,这种横向阐释也是在纵向把握中进行的。具体地说,首先是指中国诗史的“三期”说:前古典、古典、近代三期。传统的看法认为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诗歌都属于古典范畴,鸦片战争时候外国势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它既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同时也成了近代文学的开端。木斋认为这种看法过分夸大了政治、军事因素对文学史的影响,甚至以社会的演变规律取代文学自身的演进规律,

8、在事实上取消了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同时,这种分法把鸦片战争之前的文学史笼而统之地都划人古典范畴,没有看清这一段文学史内部的阶段性特征。  木斋从文学的自身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科学地提出了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三期”说,即陶谢之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