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43406
大小:56.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6-13
《新课标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小学班)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课题一中小学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偏差及对策摘要: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陆续出台,中小学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但由于教师未能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正确贯彻和理解体育课程的改革精神,对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还不甚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只顾创新,不顾继承;只考虑如何变,不考虑为什么变等偏差现象。针对目前存在的偏差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工作者在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提供一些新思路,促进新体育课改积极而又稳妥地向纵深发展。
2、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改革;偏差;对策1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偏差 1.1课程性质认识模糊 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而成的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健康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实践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所在,容易产生对体育课程的偏差,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总课时量中用更多的课时进行健康理论课教学的现象。这种误解、偏差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3、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它首先强调学生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安排了一些身体锻炼、运动处方原理、运动文化方面等基础知识,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有机地穿插进行,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2指导思想定位有失主次 健康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所有学科课程,也只有所有学科课程都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这一学校培养目标,而不是光靠体育这一学科就能单独实现的。然而有些人却把它降格
4、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过分夸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心理健康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功能,将三维健康并列为同等重要,没有主次。忘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首要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一味地追求其他目标的实现,这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片面理解,而且背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宗旨,无法判断目标的主次,可能会造成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局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根本的方面就在于它能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离开这一点也就不成为体育课程了。因此,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根本、是主体,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的社
5、会适应能力是两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本课程教学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学科价值。 1.3课堂教学偏差 1.3.1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分强调教学内容一切按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忽略了那些对体能素质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相对来说学生不那么感兴趣的传统项目。其结果过去大纲中所规定的一些技术要求高、风险性高、较为枯燥的项目,现在逐渐被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游戏性以及各种球类项目所代替。甚至不
6、少教师把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冷落在一旁,或置之不理。耐久跑是提高学生心血管机能、提高学生肺活量、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很好的教材内容,可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耐久跑,是否就没有必要把耐久跑强加给学生呢?还有队列练习的单调、枯燥等也弃之不教吗?在实际工作中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各不相同的体育兴趣,即使过分按照自己兴趣随意减少或去掉必要的教学内容,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即容易造成学生综合素质“营养不良”,运动“食谱”单调、乏味,导致一大部分学生产生“偏食”现象。从而出现学生灵敏性、柔韧、耐力、肺活量等身体素质近几年下降较快现象
7、。主要原因是老师理解新课标不够,误引了学生。新课标中明确了各个水平阶段、各个领域必须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大致要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自尊与自信(水平四),为达此目标,选用的教学内容为: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滚过体操垫(练习顺序自定)。[1]同时(水平四)阶段也明确地规定:到了初中,学生要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路和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等。[2]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全面学
8、习和领会新课程精神,理解每个领域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