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177626

大小:784.01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6-12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 儿童贫血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贫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陈戈煜造血和血象特点营养性贫血贫血概述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需要记忆的3个名词1、骨髓外造血2、生理性贫血3、白细胞的双交叉中胚叶造血期胚胎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为红骨髓,代偿潜力小;如需增加造血,可出现髓外造血;5~7岁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髓;年长儿、成人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肩胛骨等)有红髓,黄髓有潜在造血功能;出生后造血正常情况下极少骨髓外造血;婴儿期造血需要增加时(如感染、溶血等),可髓外造

2、血→肝、脾、淋巴结等恢复造血状态;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骨髓外造血出生后造血二、血象特点(一)血容量(BloodVolume)Newborn10%Child8%-10%Adult6%-8%(二)PLT与成人同(三)WBC“双交叉”(四)RBC-Hb生理性贫血2-3m,EPO↓→造血↓Hb110g/L血容量多、稀释HbF寿短破坏RBC30×1010/L4-6天1-4岁4-6岁7岁后80%060%40%20%时间淋巴中性粒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生理性贫血的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

3、RBC需要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生理性溶血: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血红蛋白种类6种肽链不同组合,有6种血红蛋白胚胎早期血红蛋白(胚胎12周时消失)Gower1(ζ2ε2)Gower2(α2ε2)Portland(ζ2γ2)胎儿期和出生后血红蛋白HbF(α2γ2)HbA(α2β2)HbA2(α2δ2)血红蛋白比例HbFHbAHbA26月胎儿0.900.05~0.10出生时0.700.30<0.011岁<0.052岁<0.02成人<0.020.950.02

4、~0.03世界卫生组织6月~6岁≥110g/L6~14岁≥120g/L*血红蛋白正常值中国儿科血液学组新生儿≥145g/L1~4月≥90g/L4~6月≥100g/L*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第二节贫血概述定义: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贫血分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血红蛋白(g/L)<30<60<90<120*(<60)(<90)(<120)(<145)RBC数<1.0<2.0<3.0<4.0(×1012/L)*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贫血分类病因学分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增加(溶

5、血)红细胞丢失过多*MCV(fl)MCH(pg)MCHC(%)正常80~9428~3232~38大细胞>94>3232~38正细胞80~9428~3232~38单纯小细胞<80<2832~38小细胞低色素<80<28<32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红细胞平均容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形态分类贫血临床表现与不同病因、起病急慢、贫血轻重有关一般表现◆皮肤(面、耳轮、手掌等),粘膜(口唇、脸结膜)苍白为突出表现◆易疲倦、头晕、耳鸣、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非造血系统表

6、现◆循环、呼吸系统:呼吸、心率加快,脉速、毛细血管愽动;重度时心脏扩大,杂音,心衰;◆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第三节营养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铁的分布血红蛋白约64%,肌红蛋白约3.2%;铁蛋白及含

7、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约32%;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铁的来源◆食物血红素(动物性食物):含铁高且吸收率高达10%~25%;母乳含铁0.05mg/dl,吸收率49%;牛乳含铁0.05mg/dl,吸收率4%;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7.9%◆红细胞释放的铁: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全部再利用▲红细胞破坏后释放铁在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运送到骨髓利用或贮存铁组织;铁的吸收◆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途径:食物铁以Fe2+形式吸收进入细胞的Fe2+氧化成Fe3+;▲促进铁吸收:

8、还原物质,如VitC、稀盐酸、果糖、氨基酸等,使Fe3+→Fe2+;▲铁吸收下降:与磷酸、草酸等与铁形成不溶性铁酸盐;▲抑制铁吸收:植物纤维、咖啡、蛋、牛奶、抗酸药等;影响铁吸收因素病因■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多胎、胎儿失血、孕母严重缺铁;■铁摄入量不足:婴儿食物转换期未及时补足强化铁的食物或铁剂■生长发育过快:■铁吸收障碍:食物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