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ID:1016256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_第1页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_第2页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_第3页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_第4页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十几年来,新课标已逐步落实到常态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有些情况需要我们关注,如课程标准里的一些“闪亮”的词汇在设计教案和组织教学时被简单移植,李海林先生在《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一文中把这些不良倾向归纳为“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和“多媒体化”等,并对这些现象作了深刻的理论批判。“语文秀”使课堂表面上热闹与繁华,但实质上有无力的空虚与贫乏,尘埃落定,浮华去尽,我们还留下什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学对孩子终生有益,是我们需要静下心思考和面对的。一、系统了解教材,发挥新课程标准的

2、导向作用6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全局观,每一节语文课内容都是小学阶段某一册的某一单元某一课中的一个课时,老师既要关注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更要关注教学内容在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承载的课程目标。教师对于所教授学科的整个教材体系要有所了解,对于编委在编制教材时的用意要有所领会,对于所授教授的年级段、内容安排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主要教学目标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系统了解教材文本的安排用意,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了解各年级段课程标准、整个教材体系,所教授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就

3、相当于课堂教学的航船在语文教学的大海中航行时找到了方向标,不论这节课是否好看,有一点可能肯定,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会有大的偏差。6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的安排是呈梯状上升的。从小学低年级段(1-2年级)到中年级段(3-4年级)再到高年级段(5-6年级),每个年级段在对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所侧重。如关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中年级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

4、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高年级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每个阶段的要求是呈递升状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侧重点是随之变化的。生字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有所不同,在一、二年级,我们侧重于对握笔姿势、拼音和生字的教学指导,对于词语的意思及段和篇方面的教学淡化;到了三、四年级生字的分量有所减轻,但仍很重要,对于词语教学有所侧重,对于段和篇有所接触;到了高年级,对于谋段和谋篇的要求有所提高,侧重于阅读和写作的指导,词语教学和生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已大大减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

5、的引路人,对于课程标准要非常熟悉,对于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侧重点要了然于心。了解整个教材体系,把握课程标准对于各年级段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二、深入文本,凸显语文课堂教学个性6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程的整合,更要重视语文学科的个性,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色。语文应当分为“语”与“文”两块,“语”是指语言的规律及运用,它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服务;“文”是指人文熏染,它涉及人格养成与文化的承传问题。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对语文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是教学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

6、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一个个饱含深情的语词、一句句充满灵性的句子组成的,它不是“死板”,它承载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品味,这样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以师昏昏怎能使生昭昭?没有高屋建瓴谈何指导引领?在组织语文教学前和教学时对于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是要不得的。教学前和组织教学时都要深入研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样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一位教师

7、上展示课《美丽的南沙群岛》时,在课堂上花了不到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并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而后就是大量的拓展,补充了许多关于南沙的历史、南沙的风景介绍及南海的资源等图片和录像材料,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南沙丰富的资源、如画的美景的,没有深入引领学生挖掘,也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个案例中可以折射出该教师对文本本身的忽视,却对那些课外的补充资料情有独钟,青睐有加,造成了喧宾夺主的尴尬,忽视了文章的主体性、本源性,也失掉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色。6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