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

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

ID:10089338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_第1页
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_第2页
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_第3页
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小儿辩日》学教设计镇江六中语文组陈静[学教设想]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在活动中长久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间保证。特别是这则故事,用语近似现代文,更可以少讲多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教目标]1.认知目标:⑴掌握几个文言实词“去”、“汤”等的解释。⑵掌握2个通假字“为”“知”的理解。⑶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故事。⑷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背诵全文。2.情感目

2、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懂得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哲理。3.能力目标:⑴掌握通过诵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⑵学会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内容,培养表达能力。⑶通过思考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言之成理。[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手段]多媒体辅助学教[学教过程]一、导入课文。(七年级曾学过《<论语>八则》,可由背诵孔子的语录来导入新课。既温习了以前的内容,牢牢掌握这些名言警句,又使学生不会对新课产生陌生感,更有兴趣学习新课。)师:在我国古代春秋末期,有位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是……?学生

3、齐答:孔子。师:孔子说过很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的启迪,能背一两句吗?学生一一作答。参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那么孔子是不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呢?刚好,古代有本哲理寓言集《列子》中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4二、解题。屏幕显示课题:“两小儿辩日”。师问:题目是什么意

4、思呢?生答:两个小孩辩论关于太阳的问题。师:太阳有什么好辩论的?下面我们来看课文。三、熟读课文。1.试读。⑴师:让我们先自己把课文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学生自由放声朗读。⑵师:好,读过后你感觉如何?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并提出读书时的疑问。2.老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难字,屏幕显示出字形、字音。3.集体朗读全文。4.学生听范读,听后再自由读一遍,接着再集体读。四、课文翻译。1.复述故事。(即翻译)读了这么多遍,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吧?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呢?(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由一个学生复述故事,根据他的复述考察学生对文章翻译的正确程度,以便下面简要翻译全

5、文时有针对性、侧重点。)2.故事复述完后,让学生提出翻译时遇到的困难,老师即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解释。屏幕上显示出全文和重点词注释,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口头上进行翻译。然后请二名学生,一读一译交叉进行。附:(重点词解)以:认为。去:距离。汤:热水。决:判定。孰:谁。(两个通假字)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五、理解课文。师:你们翻译的非常好。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难题--填一张表。(屏幕显示出表格)人物日始出时日中时观点理由观点理由小儿甲小儿乙填好这张表并不难,但老师的要求比较多,请注意看要求:(屏幕显示出)①用原文填写;②用一个字填写。(口头叙述)一个表格要求有多种方式填写,所以老

6、师请你们同桌之间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参考:①用原文填写人物日始出时日中时观点理由观点理由小儿甲去人近大如车盖远也如盘盂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也如探汤4②用一个字填写人物日始出时日中时观点理由观点理由小儿甲近大远小小儿乙远凉近热(一表多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有合作创新的体现。)六、课外延伸。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如何回答这两个小孩的疑问?参考: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日出时,背景是远山、树木等,因而显得大;中午时,背景是广阔的天空,因而显得小;日出时,光线斜射地面,因而温度低;中午时

7、,光线直射地面,因而温度高。(这个问题点到为止,不宜过多纠缠。)七、寓意启示。1.师:这两个小孩根据自己的理由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面对他们的疑问,孔子有办法解决吗?(没有)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他就表示“不能决也”。回到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说,孔子是不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呢?(是)从这一点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师:孔子这么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