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

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

ID:964485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_第1页
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_第2页
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一、马克思的环境伦理理念  (一)善待自然  自然界有着本身的不依赖人的价值,自然生命有着各自的生存和延续的权利,没有一种动物是带着镣铐出世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抹灭自然生命存在物的永续存在和自在发展的权利,相反,我们要领悟到自然作为地球母亲对人类的孕育和养育之情,自觉地焕发出对大自然的感恩、赞美、热爱和敬畏之情,养成关爱万物、善待自然、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道德情操,,恢复人与土地的温情脉脉的关系。马克思警示人们,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身的生存环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2、善待和养护自然,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得以延续,使自然界得以持续。我们必须要学会用伦理道德的尺度对待自然物,用伦理道德的态度对待自然界,按照美的尺度善待自然、守护自然。  (二)循环生产  虽然循环经济是一个近来提出的新理念,但是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的理论中就己经内含着循环的思想。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对自然掠夺的同时,还对自然环境排放了大量的生产废弃物和污染物,破坏本文由.L.收集整理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使人与自然间的正常物质变换受到干扰和阻碍,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马克思提出了用尽废

3、料的生产理念和消费排泄物的再利用。马克思提出了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合理的物质循环,进行废物的再利用。同时,马克思还论述了科学技术对循环生产的重要性。在这里,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利用科学技术将废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的问题。  (三)适度消费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的过度消费,造成了自然环境无法修复的损伤。在资本主义下的自然观,自然只是相对于人的有用性而存在的,自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类提供所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自然环境系统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的价值只在于它对社会环境系统的价值。马克思主张消除人对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

4、的无节制消耗,确立适度消费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他批判了私有制下的生产的功利的目的和利己的目的,这种以对财富的占有为目的的生产,必然会造成人的生存的片面化和自然界的贫困化。所以,我们需要确立一种基于环境伦理的合理的消费观念,以人的合理需要为尺度适度生产和消费,这也正是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指向所在。  二、西方近代环境伦理理论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启示  在中国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向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我们摆脱危机、走出困境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生态环境危机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是人性的危机、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危机,马

5、克思的生态环境思想为解决中国生态问题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方法论。  (一)解放大自然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获得解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自然获得解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人的活动去实践它。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认为,大自然拥有权利,这些权利是人类必须予以尊重和捍卫的。①就像人们为鲸鱼、海豹、海豚以及濒危物种争取权利一样,我们也要为荒野、河流、岩石、生态系统、甚至大自然和一般意义上的地球争取权利。作为成熟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把这种环境伦理应用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从人的利

6、益出发,保护大自然是正确的,破坏大自然是错误的。  (二)构建循环型社会  循环社会和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循环社会是把自己看做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要按照系统的规律来进行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规律就是生态规律。所以,循环经济中最根本的特征或者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切活动遵循生态规律。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不仅关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也关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重视能源的节约;考虑技术对环境的保护作用,重视技术对生态的修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依靠最小消耗、合乎

7、人本性的合理调节和循环。  (三)提高国人生态素质  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以便于共同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公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或者生态素质的提高。客观上讲,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水平还处于初始状态,即有了一定的生态理念与意识,但这种理念与意识没能与人的日常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还没有成为人的一种自觉行为,而且自制能力比较弱。如果每个人都能养成生态环保的日常生活习惯,千百万人的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势必会改善我们的生存状况,这种全社会达成一致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必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任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