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08594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初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初步报告【关键词】颈人工椎间盘;颈椎病;置换;轴性症状Bryan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取得良好临床疗效[1]。近年来,对颈后路减压椎管成型术后及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颈部轴性症状的研究较多[2、3],但对Bryan假体置换后颈部轴性症状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随访本院32例36个节段的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3~55岁,平均43.6岁。每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术前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及动力
2、位X线片、颈椎MRI及CT检查,X线片示颈椎不同程度退变,过伸、过屈位未发现颈椎不稳,CT及MRI检查示患者均存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脊髓受压改变,27例在MRI上存在T2像高信号。单节段病变28例,其中C3、42例,C4、511例,C5、67例,C6、78例;双节段4例,其中C4、5和C5、62例,C5、6和C6、71例,C4、5和C6、71例。1.2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经鼻或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颈前路手术入路,C型臂X线机术中定位手术节段,切开前纵韧带,用髓核钳彻底摘除病变椎间盘组织,探查髓核组织是否游离于后纵韧带下方。对合并后纵韧带肥厚压迫颈髓或合并
3、颈椎间盘脱出至硬膜外腔的患者行后纵韧带切除。本组共12例进行了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据颈椎CT片,利用不同放大系数的模板确定置入假体的直径。角度测量器、水平仪等辅助定位确定椎间隙基准线,安放和固定双轨通道。术中再次确定假体直径后,选择配套的磨头,精确打磨上下椎体终板,使其能严密配合置入物凸起的外表几何形态。拆除双轨通道同时置入前路牵开器,进行彻底的间隙减压,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后置入假体,关闭切口。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药物治疗3~5d。术后1d下床进行功能锻炼。1.3研究方法以预约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3、6、9、12个月门诊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
4、包括临床症状并及神经功能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为避免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所有患者均于手术至少6个月以后进行AS相关的复诊观察。术后颈部轴性症状按照文献[3]提出的方法分为3个等级,即重度,需要规律服用止痛药或局部注射麻醉剂;中度,需要规律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及热疗;轻度,不需要治疗。采用日本骨科会(JOA)的17分法,分别在手术前和随访时对每位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变化。应用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观察假体的稳定性及曲度变化。2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2h,手术出血平均约150ml。随访9~30个月,平均18.6个月。本组无严重
5、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与术前比较生理弯曲恢复满意,除2例出现节段后凸外,其他病变节段形成的生理弯曲消失,僵直、后凸均获得满意纠正。置换间隙高度与上下相邻间隙高度相等,动力位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置换间隙前高和后高变化与相邻椎间隙一致,人工间盘与上下终板间紧密贴合,无下沉、无位移,但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形成。术前JOA评分为(8.23±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5.81±1.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6人出现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18.75%。其中轻度5例,中度1例。3讨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技术
6、,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Bryan假体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间盘,它由聚胺酯内核、鞘和2个钛合金壳构成。每个壳外层设计有250μm的小钛珠构成微孔钛层,以促进骨生长和提高远期的稳定性。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得到较广泛应用,近中期随访疗效满意[1]。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面,目前国内还未见关于人工椎间盘置换对颈部轴性症状影响的临床报道。颈部轴性症状(axialsymptom,AS)是指颈项部和肩背部
7、的疼痛、酸胀、无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在体格检查中有明显的压痛点和肌肉痉挛[4]。Kai等[5]对60例颈前路椎间融合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有23例出现了明显的颈部轴性症状。不同于术后伤口疼痛和根性牵拉症状,严重的AS经理疗和药物治疗均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10余年,而且其发生与否与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无关。Liu等[6]研究发现,颈部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颈椎曲度大小密切相关,轴性症状重的颈椎弧度较小。在正常颈椎生理前凸状态下,颈椎重力轴线将通过C3~6椎体后方,颈部肌群处于最佳力学状态维持颈椎矢状面力学平衡。当某些原因使颈椎矢状序列不能
8、有效维持,颈椎前凸减少时,颈部肌群需通过持续收缩和缩短的作用力臂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