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一、课题的缘起我们提出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课题,既不是空穴来风、一时兴起,而是真正意义上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二年前,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分析了学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结合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提出了该课题。1.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时代要求我国社会发展已经从温饱型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民群众希望的主要不是子女上学的问题,而是上学的质量问题,学得好、坏的问题。现在入学竞争的压力主要表现为要进好学校,要有好教师。基础教育从基本普及进入到巩固提高阶段,也就是通过高素质的教师带
2、来高质量的教育的阶段。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2.在职教师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往教师培训以院校培训为主。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教师教育特别是教师在职教育的次数增多,培训内容不断增加,院校培训的不足也日益显现出来:院校培训的人员数量有限、培训时间有限、理论和实践脱离、侧重于同一性,很难照顾到差异性。校本培训将目标直接指向学校的实际和全体教师,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的缺陷。其培训的内容直接取材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方式灵活多样。
3、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和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本培训弥补了院校培训的不足。可以说,院校培训和校本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将发挥各自优势。3.目前校本培训中的问题目前各校都在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它极大地丰富了已有教师在职进修的内涵和意义。对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校本培训内容随意性。今天看这个重要就培训这个,明天那个重要就培训那个,培训内容重叠交叉,结果学校、教师忙得不可开交,资源投入
4、甚多,收获却甚少。培训内容泛化,把教师学历进修、教师政治学习、写学期总结等内容都装进“校本培训”这个“筐”里。学校领导没有通过调查(如召开教师座谈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评估),客观地了解和分析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的需求。校本培训以集中、集体方式为主,对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和个性化的发展机制不够关注。对“校本”的错误理解。把学校自身组织领导,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培训理解为局限于校内力量。部分学校受规模、培训师资、设备等因素制约,校本培训不能有效开展。4.新课程的呼唤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育观念的变革,
5、呼唤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因此,有必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唯有这样,才能服务于教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服务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此亟待构建新课程师资校本培训的策略和有效模式,并在实践中推广。二、概念的界定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具体来说,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为了学校”,即要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改进师生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校办学
6、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向;二是“在学校中”,即校本培训的计划、方案要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共同讨论来制定并加以有效实施,而非那些“局外人”???专业研究人员、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等。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校本培训的关键。三是“基于学校”,意指学校组织培训、开展研究、设计课程等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激活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和学校组织整体的生命活力。三、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研究总目标:通过校本培训,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支持。1、调查分析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基本
7、特征,研究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规律。2、形成有利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与模式。重点研究“教师在岗自我发展”“校际交流”方式.3、形成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发展与生命成长提供和谐的环境。4、形成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较强科研能力、鲜明教学个性的教师队伍和科学完善的教师管理与培养模式。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教师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教学风格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校本培训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
8、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日常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讨个性化培养模式,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