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材料二: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诗人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D.第四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作品有了新的风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B.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答案】1.A2.D3.C4.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新思潮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影响)。5.①《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③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可知,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根据材料一的第五段中也有原文“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可知,生死存亡的思考古往今来都有,只是审美魅力和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一样。故选A。【2题详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A.出自《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B.出自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C.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D.出自《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先提出问题,“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然后回答“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这是论点;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先分析它们发出的感喟“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然后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弥漫着这种情绪,“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并将其上升为时代特征,“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然后进一步分析这种核心的实质,“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而这种觉醒对于文艺和审美有着很大影响;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以及积极意义,“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能力。首先看画线句的观点,“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意思是表明是颓废、悲观、消极,实际上暗含着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如对人生的留恋,建功立业的渴望等。再看《短歌行》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特点。如诗歌开头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朝露”,极言人生短暂;“去日苦多”,在这短暂人生中,自己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此句更加剧了人生短暂的伤感;在这苦闷之中,只好借酒消愁。这几句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然后诗人却并不就此颓废下去,他渴望得到贤才,建立一番功业。诗中多次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及对“人才难得”的忧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想象贤才到来的愉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广纳贤才的渴望。这看似矛盾的心理和表现,其实质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才懂得人生的可贵,才知道应当珍惜时光,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由此可见,《短歌行》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也恰好能够体现画线句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他家挨着一条河。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这条河不宽。河南岸都是大柳树。河里鱼不少,是个钓鱼的好地方。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家的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他的医室和别的医生的不一样,像一个小药铺。架子上摆着许多青花小磁坛,坛肚子上贴着浅黄蜡笺的签子,写着“九一丹”“珍珠散”“冰片散”……到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乳钵,药碾子,药臼、嘴刀、剪子、镊子……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多有经验的医生和药铺的店伙也鉴定不出散的真假成色。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去年闹了一次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但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汪炳没有一个钱。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你好,王淡人先生!(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2》,有删改)文本二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沈从文的《长河》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强烈的戏剧性,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划人物,其中的人物要求神似,轻轻几笔,神完气足。有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所写的常常只是一种意境,《长河》的《秋(动中有静)》写的是一群过渡人无目的、无条理的闲话,但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生活气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让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于字里行间自自然然地流出。(摘编自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详尽描写了医生钓鱼的场景,既紧扣题目,又表现出王淡人恬然自适的性格特征,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中对王淡人院落中花草菜蔬的描写和医室对联的展示,显示了一种平民化情调,暗含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审美趣味。C.小说叙述这块匾的由来,与前文送给王淡人先生的那块匾的内容“急公好义”形成呼应,体现出了作者构思的严密性。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相较于第一人称,易于展现客观景物,在叙述上更为自由,同时也便于抒发真情实感。7.关于文中王淡人这一人物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王淡人医者仁心。他深知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哪家药铺也不会用足,所以他用足药材自己炮制。B.王淡人安贫乐道。虽然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但并不影响他有时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C.王淡人急公好义。在遭受水灾之后,他在四个水手的帮助下冒死前往孤村,使孤村村民感动得落泪。D.王淡人重情重义。他给儿时朋友治病,“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虽用了很多名贵药材但无怨言。8.汪曾祺的这篇小说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一些版本把小说的最后一段“你好,王淡人先生!”删去了,改用“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D7.C8.①情节淡化。小说中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只是注重描写王淡人日常生活中的二三琐事,叙事悠闲;②注重环境描写和意境氛围的营造。小说多对生活场景进行描摹,如详尽描写了王淡人钓鱼的场景以及王淡人的院子和医室;③语言富有韵味,如“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语言平淡但韵律感极强。9.观点一:赞成原文结尾。①在写人写事之后,作者的感情呼之而出,这是作者对于全文感情的总结与升华。②直抒胸臆,强烈表达出对于王淡人人格淡泊高尚的赞美。③转化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二人称,使抒情亲切自然,拉近了与主人公的距离。观点二:赞成改文结尾。①这句话是由王淡人医室所挂的对联化用而来,呼应了前文,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②以春风秋雨之景衬托出王淡人淡泊高尚的品格。③含蓄委婉(充满诗意),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相较于第一人称……便于抒发真情实感”错误,用第一人称叙述更便于抒情。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使孤村村民感动得落泪”错误。由原文“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可知,流泪的应是出发时围观的村民。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的能力。情节淡化。文章写了王淡人钓鱼,一边钓一边吃鱼,一边喝酒;还写了王淡人去年、今年办的两件傻事。小说中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只是注重描写王淡人日常生活中的二三琐事,叙事悠闲;注重环境描写和意境氛围的营造。结合“他家挨着一条河。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这条河不宽。河南岸都是大柳树。河里鱼不少,是个钓鱼的好地方。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他的医室和别的医生的不一样,像一个小药铺。架子上摆着许多青花小磁坛,坛肚子上贴着浅黄蜡笺的签子,写着‘九一丹’‘珍珠散’‘冰片散’……到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乳钵,药碾子,药臼、嘴刀、剪子、镊子……”可知,小说多对生活场景进行描摹,如详尽描写了王淡人钓鱼的场景以及王淡人的院子和医室;语言富有韵味,结合“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可知,语言平淡但韵律感极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观点一:赞成原文结尾。结合上文“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可知,在写人写事之后,作者的感情呼之而出,“你好,王淡人先生”这是作者对于全文感情的总结与升华。直抒胸臆,王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但并不影响他有时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强烈表达出对于王淡人人格淡泊高尚的赞美。转化叙述视角,上文“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王淡人就是这样”叙述用的是第三人称,由第三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二人称“你”,使抒情亲切自然,拉近了与主人公的距离。观点二:赞成改文结尾。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可知,这句话是由王淡人医室所挂的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化用而来,呼应了前文,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有添置过新衣服,但并不影响他有时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春风秋雨之景衬托出王淡人淡泊高尚的品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含蓄委婉(充满诗意),没有直抒胸臆,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居易自以逢A好文之主B非次拔擢C欲以生平所贮D仰酬恩造拜命之E日献疏言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D.谪,有贬官降职之意,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的“贬”并不都有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B.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却未被上报给皇上。D.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14.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答案】10.BCD11.D12.C13.(1)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2)(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14.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白居易创作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逢好文之主”是动宾结构,内部A处不能断开;“逢好文之主”作“自以”的宾语,B处断开;“非次拔擢”省略主语“自己”,结构完整,C处断开;“以生平所贮”是介宾结构,作“仰酬”的状语,因内容较长,中间D处断开。故选BC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并不都有此意”错误,都是贬官之意。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未被上报给皇上”错误,应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善才”,技艺高超的乐师;“委身”,嫁给。(2)“讽”,讽谏;“箴”,针砭;“多”,赞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可知,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②由原文“而往往流闻禁中”可知,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③由原文“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可知,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参考译文:文段一: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显得瘦弱、面色不好看,精神萎靡,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文段二: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郊①唐·韦应物吏舍跼②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③。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注]①本诗是韦应物于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鄠县令任上作。②跼(jú):拘束。③遽(jù):仓促,匆忙。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山澹吾虑”的“澹”意为“澄净”,“虑”指尘念俗情,杨柳、和风、青山共同营造了雅致宁静的氛围。B.“依丛适自憩”一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写作者信步游玩的状态来表现他内心的祥和与闲适。C.“春鸠鸣何处”一句以声衬静,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D.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庐”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写自己在东郊结庐而居的闲适,表达了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16.有学者认为,历代山水田园诗人中,韦应物诗风最接近陶渊明。请结合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从语言风格上看,两首诗都不事雕琢,质朴简洁。②从表达技巧上看,两首诗都采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③从意象选择上看,都善用鸟、树等描写隐逸生活。④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写自己在东郊结庐而居的闲适”错误。尾联写到我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间,追随陶潜的步履,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所以作者并未在东郊结庐,而是表达自己想要辞官在此地居住的愿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的把握能力。从语言风格上看,《东郊》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归园田居(其一)》写辞官归隐后的生活,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所以,两首诗语言都不事雕琢,质朴简洁。从表达技巧上看,《东郊》在写景上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杨柳、青山、微雨、春鸠等意向,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东郊景色的喜爱之情。《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田园风光时都是粗笔勾勒,不事渲染,采用白描的手法,并且借田园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从意象选择上看,《东郊》中“杨柳散和风”“春鸠鸣何处”运用了树、鸟等意象来描写隐逸生活。《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也运用了树、鸟等意象来描写隐逸生活。从主旨上看,《东郊》通过写春日郊游情景,作者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归园田居(其一)》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所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渴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清。【答案】①.江山如画②.一时多少豪杰③.故木受绳则直④.金就砺则利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砺”“萧”“浔”“荻”。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希季是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①。年轻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学院。王希季之所以留学的原因,是因为其初心是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在1950年初春,虽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②,但决心要报效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③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功勋卓著(或劳苦功高)②满目疮痍(或百废待兴)③壮志满怀(或雄心勃勃)19.C20.王希季之所以留学,其初心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的问题,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解析】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形容王希季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故填“功勋卓著”。功勋卓著:形容人功劳,贡献很大。第二空,写在1950年初春,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残破景象,故填“满目疮痍”。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第三空,语境修饰年轻、满怀壮志的王希季,故填“雄心勃勃”。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划线句是比喻。把“我”比作“太空的铺路石”。A.是对偶和拟人。“红杏”对“绿杨”,“枝头”对“烟外”,“春意闹”对“晓寒轻”;“闹”,把“杏花”人格化,写出杏花盛开的热烈和春天的活泼生机。B.是对偶和借代。沙鸥翔集”和“锦鳞游泳”都是四个字的名词+动词的主谓结构,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锦鳞”指鲜明美丽的鱼鳞片,在这里用来代指有着美丽鳞片的鱼。C.是比喻。把“澄江”比作“白练”,把“翠峰”比作“箭簇”。D.是互文和借代。“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管弦”是借代,代“音乐”。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可改为“……之所以……,是为了……”或改为“……的原因,是……”;二是成分残缺,谓语“改变”缺少宾语,可改为“改变……的问题(现状/情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先生的社会科学论著《乡土中国》虽然语句通俗、篇幅不长,但对于中学生来讲,内容却不易懂。一方面,①,阅读难度不小;另一方面,书中描述的“乡土社会”,乡村的孩子恐怕都会感到陌生,距离城市里的孩子就更加遥远。有条件的师生可以通过实地的田野考察,增加直观感受,作为阅读的辅助。我有一年曾在费先生访问过二十六次的江村,碰到两拨由老师带队前往参观学习的中学生。事实上,②,正是费先生一直倡导和践行的研究方法。而最根本的,还是要知难而上,沉下心来,耐着性子,③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正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先生所提示的,人年轻时要有意识地读一些“深”一点的书。21.下列句子中的“我”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用法相同的一项()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条行事准则。B.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C22.①它毕竟是学术论著②到实践中去③多读几遍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能力。文中的“我”指笔者。A.句中“我”指说话人自己。B.句中的“我”指与客观相对的主观世界。C.句中的“我”即笔者。D.句中的“我”泛指每一个个体。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文段第一句话“费孝通先生的社会科学论著《乡土中国》虽然语句通俗、篇幅不长,但对于中学生来讲,内容却不易懂”可知,作为社会科学论著,《乡土中国》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阅读困难的,所以接下来文段说的两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则应是其作为学术论著带来的阅读困难,故此处可填入“它毕竟是学术论著”。第二处,根据空前面的内容“有条件的师生可以通过实地的田野考察”和讲述的“‘我’碰到两拨由老师带队前往参观学习的中学生”分析,这里主要说的是实践,紧接着说事实上这“正是费先生一直倡导和践行的研究方法”,很显然先生倡导的是到实践中去,故此处可填入“到实践中去”。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处,根据后面“人年轻时要有意识地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知,这里主要强调读书,而根据“最根本的,还是要知难而上,沉下心来,耐着性子”来分析,这就是要求年轻人要多读几遍书,才能从中领悟书中的要义,故可填入“多读几遍书”。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I中王希季毅然决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堪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楷模。2020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合伙干电商,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在“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班级计划举行“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的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投身家乡建设,实现人生理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关于“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投身家乡建设,实现人生理想”。我特别喜欢电影《一点就到家》中的彭秀兵,他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却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最终在家乡通过干电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改变了家乡的命运。作为青年,能像彭秀兵一样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将个人的理想与家乡的发展前途联系起来,最终创造一段互相成就的佳话,这就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杜甫诗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哪里没有幽蓝的夜空和皎洁的月光?但在我眼中,家乡的夜空格外美丽,那一轮明月的光芒也分外皎洁。青年要想创业,哪里不是一方沃土?但在我看来,投身家乡建设更让人感到心安,感到自豪!最近爆红网络的“豆腐狂人”杨其健,原本已经在上海成家立业,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但单调重复的生活,令杨其健时常陷入迷茫,他觉得自己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于是他毅然辞去工作返乡创业,在家乡做起了豆腐生意。在他的守护和传承下,家乡没落的上青游浆豆腐重焕光彩,荣获地理标志商标,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泰宁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的一张“烫金名片”。他在家乡创业时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也让家乡因他而更具吸引力。很多青年想要离开家乡,以为外面“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向往外面的世界无可非议,但我更欣赏杨其健这样的人,他们对家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以建设家乡为荣,把自身理想与家乡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普通。很多人都将视野投向大城市,渴望出人头地,而我更愿意让自己有限的才华在自己的家乡绽放。大城市人才济济,并不缺少如我一般的青年,相比之下,相对落后的家乡更需要我。对我而言,家乡这片沃土已经足够我纵横其间。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不管我个人的能力是大是小,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这是我的使命!歌曲《故乡的云》中有几句这样的歌词:“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作为有梦想的青年,与其在外流浪,不如回家乡闯荡。家乡会在你疲惫时为你抚平创伤,自然也更欢迎你在这片土地上踌躇满志地指点江山。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实现人生理想,这必将是青年的荣光!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提及语言文字运用中王希季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投身祖国建设的故事,第二句话简述了电影《一点就到家》中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提示语给出了本次作文的主题“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可见,材料的两个故事具有共性,关键词是“青年”“家乡”“创业”。“创业”是连接“青年”和“家乡”的枢纽,是青年服务于家乡建设的方式。青年回乡创业,如干电商等,既体现了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体现了青年创业、家乡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也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当家人,作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享受伟大国家和美好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应该把握好当下,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反哺国家和社会,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责任。而这种反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改变家乡,建设祖国,与生我养我的地方同进退,共发展。青年回乡创业,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和自己最熟悉的人,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主场作战”,成功率更高。首先要全面了解家乡的情况,挖掘家乡的特色资源,确定相应的创业方向和计划。其次要运用自己所学,依靠自己的擅长和资源,助力家乡发展。再次,要依托时代,借助网络和科学技术,辅助搞活家乡经济。这样,让实现自身价值与发展家乡实现共赢。文体是发言稿,考生首先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语、问候语、正文、结束语。正文部分,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谈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发展家乡,然后分析其价值和意义,最后阐述如何让实现自身价值与发展家乡实现共赢。立意:1.投身家乡建设,实现人生理想。2.家乡的未来,由我们青年来创造。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改变家乡,从改变自己开始。4.不忘初心,与家乡同行。5.青年,当以建设家乡为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