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1190

大小:50.3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除夕晚上,非遗南音火了。在2023年央视春晚开场不久,歌手谭维维、赖多俐与厦门市南乐团、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携手,创造性地演绎了南音代表性曲目《百鸟归巢》,立刻点燃全场,并迅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百鸟归巢》全曲由黄昏意象构筑,变化丰富,曲中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群鸟投林时的鸟啼声,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配合妙曼的曲词,勾勒出一幅异彩纷呈的生动景象。南音,源自隋唐宫廷燕乐,是随着中原人南迁入闽的中原古乐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古老乐种,2009年10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由曲项琵琶、尺八、二弦和三弦四种乐器伴奏,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演唱者执拍板相和而唱。依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唱曲是南音的主要内容,一人唱完把拍板恭敬地递给第二人,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最后是奏大谱结束。追溯这绝世之音的历史渊源,会发现与成都有着深厚的联结——南音的始祖,就是后蜀孟昶。泉州与成都,一个处在东南一角,一个位于西南一方。孟昶最远也只到过开封汴梁,他为何就成了泉州南音的始祖? 作为后蜀王,孟昶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他“善弹,好属文,尤工声曲”。孟昶每次创作新词,都要谱成乐曲,一首新曲刚谱成,六宫就会传唱开来,编成舞蹈。由孟昶令赵崇祚整理的《花间集》,不但是中国词史上首部词总集,也是唯一传世的燕乐歌词集。南音的前期基础是燕乐,倡导燕乐的孟昶被推崇为南音始祖,也就不奇怪了。据传,宋灭蜀国后,孟昶与花蕊夫人二人被押往汴京,其精心培养的后蜀宫廷乐师139人进入宋初建立的教坊,成为传承盛唐和五代音乐的中坚力量。宋朝南迁以后,很多文人与乐师都在南方落地,而泉州作为宋朝最大的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很有可能就是在此时承接了来自蜀地的音乐,逐步将其融入当地的音乐风格当中,南音由此逐渐成形。(摘编自新闻《兔年央视春晚里的天府文化:一曲南音追溯始祖来自成都》)材料二:泉州南音,古称“絃管”,亦称“南管”“南乐”“郎君唱”等,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人聚居区。南音是活态传承至今最古老的乐种之一,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其脱胎于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后随历史上中原人口的东移南迁,从中原腹地一路流播至东南沿海一隅,乃至漂洋过海,扎根于上述地区。不同于其他的乐种,南音絃友们有自己敬奉的乐神祖师——孟昶郎君,并且每年都会举行春祭、秋祭两次郎君祭。孟昶如何成为南音祖师的问题,陈燕婷研究员曾对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并归纳了三点原因:“其一,孟昶精通音律;其二,五代西蜀‘曲子词’音乐被当作泉州南音之发端,而他对‘曲子词’音乐有一定贡献;其三,西蜀乐工被选入宋教坊,其后人可能将西蜀宫廷音乐及对孟昶的崇拜带入泉州。”根据以上观点,或可提出一个猜想:是否南音絃友们对孟昶郎君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前后蜀宫廷音乐对泉州絃管的影响?根据吕锤宽教授“南管音乐,当属纯音乐型态或清乐大曲的遗绪”,我们可以得出如此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宫廷音乐与今天的泉州絃管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它可能就是絃管历史流播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前后蜀宫廷音乐“承唐启宋”,一方面体现在唐宋史籍的记载中,《资治通鉴》载“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唐王室先后两次到蜀地避难,又因蜀地当时经济富庶、社会安定,大量官宦、文人以及乐工随之相继涌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后来前后蜀宫廷音乐文化的发展。《宋史》载:“宋初循旧制,凡四部。其后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这139人或许还不是前后蜀乐工的全部。如此庞大的数量,可见当时教坊的规模之大。这无疑体现了蜀地王公贵族们奢靡的生活,以及他们对音乐的喜爱。而如此大量的乐工,可能也会在继承唐代宫廷音乐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对后世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前后蜀宫廷音乐“承唐启宋”,另一方面体现在前后蜀宫廷音乐的形象遗存中。1942年,成都前蜀王建墓出土一座带有乐舞浮雕的石棺床;2011年,成都后蜀赵廷隐墓出土20余件乐舞伎俑。通过将两处前后蜀时期墓葬中的伎乐与《隋书》《新唐书》《宋史》中的音乐比对(见图表),从所用乐器可以发现,①______;②______。 琵琶拍板笛筚箫排箫筝竖箜篌笙贝铜钹簇吹叶羯鼓鸡娄鼓发鼓答腊鼓毛员鼓正鼓齐鼓和鼓五弦都县鼓腰鼓侯提鼓鼓桴鼓方响隋书√√√√√√√√√√√√√√√新唐书√√√√√√√√√√√√√√√√√√王建墓√√√√√√√√√√√√√√√√√√√√赵廷隐墓√√√√√√√√√√√√√宋史√√√√√√√√(摘编自陈宇峰、陈丹曦《泉州南音与前后蜀宫廷音乐关系初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音代表性曲目《百鸟归巢》原用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来演唱,其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B.南音是活态传承至今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堪称音乐史上的活化石。C.随着中原人口的东移南迁,南音流播至我国闽南及港澳台地区,又远播东南亚国家华人聚居区。D.南音与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宫廷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当今的音乐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南音与隋唐宫廷音乐之间的源流关系,并追溯了其流变过程。B.材料一由当下社会热点入手,具有新闻时效性,又对南音作了比较深入的报道。C.材料二引用了详实的历史与考古资料,对南音的介绍相比于材料一更具学术性。D.两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追溯南音的历史渊源,材料二侧重南音的流播。3.下列各项不属于孟昶被奉为南音始祖原因的一项是() A.孟昶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他“善弹,好属文,尤工声曲”。B.孟昶令赵崇祚整理《花间集》,它是唯一传世的燕乐歌词集。C.孟昶任用避乱的唐朝贵族,修举故事,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D.孟昶培养的后蜀宫廷乐师进入宋初建立的教坊成为中坚力量。4.请结合材料,按朝代顺序概括南音的形成过程。5.请在材料二结尾横线处填写两条结论性语句。【答案】1.D2.D3.C4.①隋唐宫廷音乐为起源;②前后蜀宫廷音乐为过渡;③宋代教坊音乐进一步发展;④宋以后随东移南迁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最终形成南音。5.示例:①前后蜀宫廷音乐,沿用了隋唐音乐的大部分乐器,体现上承隋唐的特点;②前后蜀宫廷音乐很多乐器在宋代获得沿用,体现下启两宋的特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它对当今的音乐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错误,原文材料二中“对后世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说得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宫廷音乐对于“启宋”的影响,南音对于当今音乐的影响“至为重要”属于过度推断。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二侧重南音的流播”错误,材料二侧重谈南音的传播以及其与前后蜀宫廷音乐关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选项所述与音乐关涉不大,不能作为孟昶被奉为南音始祖的原因。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南音,源自隋唐宫廷燕乐”“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其脱胎于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可知,隋唐宫廷音乐为起源; 根据“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宫廷音乐与今天的泉州絃管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它可能就是絃管历史流播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可知,前后蜀宫廷音乐为过渡;根据“宋灭蜀国后,孟昶与花蕊夫人二人被押往汴京,其精心培养的后蜀宫廷乐师139人进入宋初建立的教坊”“如此庞大的数量,可见当时教坊的规模之大”可知,宋代教坊音乐进一步发展;根据“宋朝南迁以后,很多文人与乐师都在南方落地,而泉州作为宋朝最大的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很有可能就是在此时承接了来自蜀地的音乐,逐步将其融入当地的音乐风格当中,南音由此逐渐成形”可知,宋以后随东移南迁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最终形成南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前后蜀宫廷音乐‘承唐启宋’”可知,此处是针对前后蜀宫廷音乐“承唐启宋”作用得出的结论。根据图表可知,前蜀王建墓、后蜀赵廷隐墓中出土的乐器大部分能在《隋书》《新唐书》中得到印证,说明前后蜀宫廷音乐,沿用了隋唐音乐的大部分乐器,体现上承隋唐的特点;同时还可以看到,《宋史》中的拍板、笛、筚箫都在前蜀王建墓、后蜀赵廷隐墓中出现过,说明前后蜀宫廷音乐很多乐器在宋代获得沿用,体现下启两宋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胖子与瘦子契诃夫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了!”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望着对方的泪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了?发财了?结婚了么?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寻开心的事吗?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亚!走近点……。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⑧纳法奈尔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⑪“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勋章。”⑫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下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⑬“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⑭“得了吧!”胖子说。⑮“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⑯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于是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⑰瘦子只握住对方三根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有删改)【注】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文本二:总能击中人性最脆弱的部分 契诃夫的作品,往往不是写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没有什么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而是从一个个鲜活而又幽默的故事里,反映一个群体的生活,以及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当一个社会中物质开始逐渐丰富,人们能够吃饱穿暖的时候,仍旧在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来自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世界的痛苦,来源于社会对人的压迫。契诃夫生前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去世100多年之后,他的声誉比当初高了不知多少倍,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是现代性的,他在现代性之初,就发现了现代性中隐藏的种种隐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旧在我们的身边,他永远不落伍。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契诃夫的作品首先得到了西方的重视,那时西方现代派戏剧已经强起,以荒诞派为代表,主要的特点是表现人们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源于社会压迫所产生的痛苦,这样的戏剧中没有正面,也没有反面人物。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相比较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来说,契诃夫是更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选自周怀宗《童道明:错过契诃夫,是这个时代阅读的遗憾》)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④段生动描述胖子和瘦子相遇后的场景,心中满是遇到老友的惊喜,这符合朋友重逢的真实生活逻辑。B.第⑫段划线句子通过行李“蜷缩”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侧面表现出瘦子的卑躬屈膝,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C.小说有多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前后的变化反应出他势利的心态,从侧面烘托出瘦子的形象。D.胖子对瘦子“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表示厌恶,因为胖子是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做派的人。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的痛苦有时并不来自物质的贫乏,而是来源于社会的压迫,契诃夫的一些作品就表现了这一点。B.随着时代的发展,契诃夫的声誉越来越高,其中的原因是契诃夫的作品展现了现代性中的一些隐忧。C.因为受到契诃夫作品的影响,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戏剧中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D.契诃夫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他比19世纪其他的俄国作家要温和,他的作品更注重人性本身的问题。8.文本一第⑪段里,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埋下了伏笔?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9.文本二指出,契诃夫的作品风格“从一个个鲜活而又幽默的故事里,反映一个群体的生活,以及他们和社会的关系”,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答案】6.D7.C 8.①“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橙花的气味”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②“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并问他在哪里高就、官阶怎样,这也暗示出胖子身居高位。④作者把这个主人公用“胖子”代称,暗示了他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因为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9.(1)文本一叙述了两个儿时好友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通过瘦子和瘦子一家人对胖子由热情洋溢到毕恭毕敬的态度的变化,在简洁的叙述中反映现实生活,显得鲜活而幽默。(2)文本一展现了官员这类群体的生活,反映了俄国官员中的等级观念和小官吏逢迎谄媚的丑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因为胖子是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做派的人”错误。根据文本一第⑨⑪段胖子“得意洋洋”地问朋友官阶和自己的回答,以及⑯段“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能够看出,胖子虽然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仍然呈现出居高临下的官场做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因为受到契诃夫作品的影响”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文本二“契诃夫的作品首先得到了西方的重视,那时西方现代派戏剧已经强起,以荒诞派为代表,主要的特点是表现人们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源于社会压迫所产生的痛苦,这样的戏剧中没有正面,也没有反面人物。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相比较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来说,契诃夫是更温和的”可知,原文说的是“那时西方现代派戏剧已经崛起”“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可见并不是受到契诃夫作品的影响。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构思技巧的能力。伏笔是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围绕题干中“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这一提示,阅读文章,寻找有效的答题区间。 三品的文官,从官职上要比八品的要高很多,在小说开头对胖子进行的一番描写就已经做了暗示: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看出他饮食很讲究。这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瘦子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这里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说明他的穿着打扮很讲究,而且本身也很气派,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并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并问他在哪里高就、官阶怎样,这也暗示出胖子身居高位。作者称呼主人公为胖子,暗示了他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再加上“胖子”本身的外形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这也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写作风格的能力。根据“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和“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分析,通过对比,刻画出小官吏习惯性低三下四的奴性嘴脸。根据内容分析,得知胖子身份后,瘦子的语言变得敬重和谄媚,通过对比突出瘦子的奴性心理和善变的性格特征。文本一展现了官员这类群体的生活,它通过瘦子对胖子态度的转变表现了这类群体傲下媚上的丑态。根据内容分析,初见面时瘦子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得知胖子身份后瘦子的变化,比如“脸色发白”“目瞪口呆”“弯腰弓背”,称胖子为“大人”“您”,表现了故事的鲜活和幽默风格。根据“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和“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可知,瘦子是一个奴颜婢膝、见风使舵(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吏。根据“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理解,胖子说自己已经做到三等文官,并且有了两个星章。这使刚当了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十分地尴尬、惭愧之余,又十分地佩服,十分地奉承,以至弄得胖子直恶心,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据此分析,等级观念深入到当时社会每一个人的骨髓。瘦子的奴性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文本一通过瘦子和胖子邂逅的故事,表现了官场上官员们深受官场等级制度戕害却不自悟、不反抗的一面。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过秦论》上篇)材料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过秦论》下篇)10.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B.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C.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D.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含义不同。B.“致万乘之势”与“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致”含义不同。C.七庙,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常用作国家的代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D.“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壅蔽”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B.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C.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国家才能够传承一千多年而不断绝。D.材料二告诫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14.秦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但二世而亡,请你根据选文概括秦亡的原因。【答案】10.C11.A12.B13.(1)(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聚集,像回声那样响应,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紧紧跟从。(2)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义(迷失了道路),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主意。14.①不实施仁义;②秦王们骄傲自满,错而不改;③秦地有劝谏直言的忌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B;“其强也”“其弱也”“其削也”句式一致,分别单独成句,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含义相同。“阡陌”都是指“田间小道”。句意:兴起在乡野之间。/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B.正确。达到;招致。句意: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以至于天下受害之人争相诽谤于我。C.正确。D. 正确。都是“被堵塞、蒙蔽”的意思。句意: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导致百姓怨恨,天下背叛”错误。原文明确说明“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可知天下因而得到治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兵”,武器;“云”,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赢”,担着;“景”,通“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2)“是以”,因此;“道”,道义;“谏”,进谏;“谋”,出主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原文“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是因为秦朝不实施仁义。由原文“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恭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可知,秦王们骄傲自满,错而不改。由原文“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因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可知,秦地有劝谏直言的忌讳。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范蠡)猗顿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材料二: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杜甫剩水①沧江破,残山②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①剩水,指园中水塘之水;②残山,指园中假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产生凄凉之感。B.颔联“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C.颈联中“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D.整首诗一路写来,首颔联所写,主园中景物也,颈、尾联所绘,主景中人也。16.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答案】15.A16.①见壮美风景而乐:何将军山林中水如沧江涌,山是碣石开,气势雄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令人喜乐。②因宾主尽兴而乐:弹筝喝酒,宾主宴饮尽兴;兴致高涨,宾主随地而坐,尽享游赏之乐。【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错误。“剩水”“残山”指园中山水,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展现了雄阔的气势,而非体现凄凉之感。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前两联描写园中景物,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虽是零山碎水,却也气势雄阔,况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十分美丽,由此可知,见壮美风景而乐。后二联表达情绪,银子做的指甲是弹筝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此山此水此情此景让人十分惬意,宾主双方兴致一来,无需洒扫,随地而坐,银甲精巧,弹筝助兴,将军豪兴,金鱼换酒,尽享乐趣,由此可以总结出因宾主尽兴而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校组织秋季研学活动,你登上黄鹤楼,看到千里奔流的长江和对岸的群峰,不禁吟咏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诗句。(2)《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赵灭亡“诚不得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善用客卿的事迹,然后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千里澄江似练②.翠峰如簇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是使国无富利之实⑥.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澄”“练”“簇”“殆”“孤”“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①,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②_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凝聚起中国革命的磅礴力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着红色记忆,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③,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达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承载着红色记忆、红色史迹、红色基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①意味深长②波澜壮阔③历久弥新19.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的磅礴力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0.画横线句子连续使用“承载、印记、植根”多个动词,与后面的“记忆”“史迹”“基因”搭配更准确,表达更有表现力,从而更加突出红色家书的深远意义,不仅承载历史,也将流传后世。运用排比修辞,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具有气势和音韵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只言片语却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应用“意味深长”。“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指说的话未能表达出全部意思,表示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感受到那段规模宏大的历史,应用“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虽经岁月流逝,依然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应用“历久弥新”。“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表达不当:一是语序不当,“凝聚起革命的磅礴力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语序不当,应改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的磅礴力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二是词语使用不当,“以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以致”一般用来引出不好的结果,“以致”改为“从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承载着红色记忆,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连续使用了“承载”“印记”“植根”三个动词,“承载”与后面“记忆”搭配,“印记”与后面的“史迹”搭配,“植根”与后面的“基因”搭配,表达更准确,更有表现力,从而更加突出一封封红色家书的深远意义,不仅承载历史,也将流传后世。句子“承载着红色记忆”“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结构相同,句式整齐,运用排比修辞,具有气势和音韵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常吃可以补一补铁。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②_,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在绿豆皮中存在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绿豆是夏季解暑“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③ ,不仅能“带走”热气,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暑”的说法是有道理的。21.下列句子中的“还要”与文中加点的“还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B.上天看到一个痛悔的罪人,比看到一百位从不犯罪的人还要高兴。C.我们每星期就只放一天假,一天就一天吧,好歹还要休息一天。D.除了食疗,医生建议他还要注意休息,再就是日常补充微量元素。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从绿豆的营养来看/绿豆富含营养②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③喝上一碗清爽的绿豆汤【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还要”表示“又要”。A.“还要”表示“仍然要”;B.“还要”表示“更要”;C.“还要”表示“尚且要”;D.“还要”表示“又要”。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可知,讲的是绿豆富含营养,所以此处可以填写“从绿豆的营养来看”或者“绿豆富含营养”。第二空,结合下句“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可知,讲的是抗氧化活性,说明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所以此处可填写“这让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第三空,结合下句“不仅能‘带走’热气,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可知,讲的是喝绿豆汤的价值意义,所以此处可填写“喝上一碗清爽的绿豆汤”。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理解“新知”。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面对新知,人一旦有了“这不就是……嘛”的思维,代表着自傲的心已经挣脱了谦逊的束缚,对新知持有了“不过如此”的轻视。以已有的“旧知”来理解“新知”,这是许多人面对新事物所抱有的一种认知态度和方式。本作文题的立意与行文就要由此切入,阐发对这种认知方式的看法。一般而言,在我们的认知实践当中,旧知具有正负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学习新知的必要基点和手段;另一方面它可能借助惯性思维,反过来阻碍对新知的学习与吸纳。本题作文的立意方向与行文重心,可界定为如何评价以已有的“旧知”来理解“新知”这种认知态度与方式。首先,无论是“旧知”抑或“新知”,都是一种相对性的概念,旧知曾经是新的,新知也将变成旧的,这样就可以破除对“旧”的迷信和对“新”的偏见。其次旧知是已被吸纳的知识,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尺度;而新知之所以新,是因为它与旧知相比同中有异。人们以旧知来理解新知,主要是注意到了两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并用这种相同或相似点覆盖了潜在的相异点。最后,要明确认知的本质,认知不是用类似的事物来反复佐证已有的见识,而是借助已有的见识去尝试接受不一样的知识,从而不断拓展个人的认知疆域。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走出“旧知”的荒原,拥抱“新知”。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旧知”是“新知”的基点,“新知”“旧知”兼容并包,美美与共,促成整体系统性认识,更好地避免散点思考;二、不能武断绝对,对旧知抱有全盘否定的态度,或是对新知的学习抱有于事无补的消极心态;三、打磨旧知才能读通新知,接纳新知才能迭代旧知,别再把自己圈禁在旧思路的荒原中,也别把自己固封在舒适圈内。立意:1.走出“旧知”的荒原,拥抱“新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