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

ID:8362640

大小:11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3-05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_第1页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_第2页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_第3页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_第4页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后马来亚地区闽南人与华文教育之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戰後馬來亞地區閩南人與華文教育之發展古鴻廷曹淑瑤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22母語的保存與發展,與母語教育有密切關係,而母語教育又與其存在的客觀環境有密切關係。移民海外的華人,承繼華族的傳統,重視子女的教育,為數眾多的華族移民及其後裔,在馬來亞地區先後設立許多華文中、小學,教育其子女,華校創立之初,經費泰半自籌,1920以降,英殖民地政府為管制華校,制訂許多法令條例,監控華校之運作,同時設立政府津貼制度,企圖「利誘」華校依據其藍圖而發展。二次大戰後馬來土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對華文教育的生存與發展有相當程度的打擊,但為維護母

2、語教育體系之完整,馬來亞地區華人於1956年創立了「南洋大學」,新馬分治後,由巫人主政之馬來(西)亞政府卻根據1956年之「拉薩報告書」及1960年之「達立報告書」,先後制訂「1957年教育法令」及「1961年教育法令」,迫使大部份華文中學校接受政府的條件成為「國民型中學」,不願改制則成為「獨立中學」,政府不再津貼,位於新加坡的南洋大學,則在受英文教育的政治領袖的主導下於1980年關閉。馬來亞地區華文教育人士為因應政府對華文教育之壓制,先後成立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公會總會」(教總)及「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繼續推動華文教育,

3、位於柔佛新山的寬柔中學更於1957年表示不願接受政府津貼,成為第一間華文獨中學。華校董教總除強調華文為馬來(西)亞的民族語言,是馬來(西)亞人民日常生活最廣泛應用的語文外,並領導各華人團體力爭加列華文為官方語言,並在馬來(西)亞籌辦華文高等教育機構。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不論是南洋大學的創立、董教總的成立、獨立大學的籌辦,華文獨立中學的復興運動,以及新紀元學院的設立,閩南人身為馬來(西)亞華族重要族群,在華教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擬就半世紀以來,閩南人士在華文教育上的貢獻作一探討。一、背景移民海外的華人,有關華人的定義相

4、當分歧。我們認為,基本上可分為兩類:凡具中華民族血統的人,今日居住在台灣海峽兩岸的為「境內華人」,居住在此土地範圍之外的則為「境外華人」。境外華人中仍具「中國」國籍者,稱為旅外華人或華僑,入籍他國或無國籍而長期居住在該地者則稱為該地華人,如美洲華人、美國華人、非洲華人、澳洲華人或馬來西亞華人,此處的「美國」或「馬來西亞」是指居住地區,而不是指政治意義上的國家,如若強調其國籍時,則以美國籍華人(簡稱為美籍華人)、日本籍華人(簡稱為日籍華人)、馬來西亞籍華人等稱之,所有華人的後代稱為華裔。承繼華族的傳統,對子女的教育甚為重視,根據陳達的調查,馬來亞地

5、區華人的生計以商業為主,華人父母苦於自己教育程度低,多希望子女讀書識字,有助於家族事業的經營,或能在商界謀生。陳達,《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頁198-201。為數眾多的華族移民及其後裔,在海外22先後設立許多華文中、小學,教育其子女,馬來亞地區華人自不例外。在一次大戰以前,居住在馬來亞地區的華人,多半依其方言群之歸屬而設立方言學校。雖然檳城的中華學校早在1904年便以「官話」作為教學媒介語,見張曉威,〈「聲教南暨」:晚清檳榔嶼中華學校的創辦及其影響〉,《海外華人與僑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200

6、4年12月3日),頁7;然而直到一次大戰前,馬來亞地區的華文學校多半仍以各族群的方言作為教學媒介語,例如今日在馬來西亞學生人數最多的「寬柔」學校,當時就以廣州話作為教學媒介語,見湯學而,〈郭鶴堯不餘遺力發展寬柔中學〉,《馬來西亞福建人興學辦教史料集》(吉隆坡: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1993年),頁198-200;蔴坡之中華學校設立前,蔴坡之「學校」依方言群分別設有潮、泉、廈、永春(事實上,在語言系統上皆可算是閩南語系)等方言私塾,中華學校於1912年設立時,當地學校才開始以「華語」授課,見〈校史〉,《蔴坡中化中學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柔佛新山:中

7、化中學,1972年)。1917年中國政府教育部派遣黃炎培、林鼎華兩人到南洋各地調查華僑教育,當時兩人以普通話(國語)對當地僑民演講華僑教育的重要性時,還需有人同步將演講詞翻譯成廣東話或福建話。當時普通話的不普及,可見一斑。東亞研究所第三調查委員會編譯,林之光、朱化雨著,《南洋華僑教育調查研究》(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教育研究所,1936年;東京:財團法人東亞研究所,2002年12月復刻板),頁49。來自漳泉的閩南人身為馬來亞地區華人群體中最大支系,根據1980年12月馬來西亞政府公告的人口普查報告,馬來亞地區閩南人人數佔華人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點

8、七四,是最大的華人方言群體。轉引自楊力、葉小敦,《東南亞的福建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頁137-138。也是最早移居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