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52343
大小:54.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1-26
《古文二则_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6古文二则26.古文二则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教学难点:课文的翻译和文中讲的道理的理解。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6古
2、文二则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懂得文章大意。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两千五百年前,出现了一个历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都有几百年之久,孔子在春秋时期,孟子却到了战国时期了。战国时期,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和道德政治奔走呼号,他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学观念,他的思想也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流传到今。今天,我们要学习孟子的一篇历代传诵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先来讲一个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非常讨厌孟子,他认为
3、称孟子为“亚圣”,把他的牌位供在圣庙里,实在不配,因此取消孟子配享圣庙之位。晚年他的阅历多了,读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节,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认为孟子果然不失为圣人,是亚圣,于是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圣庙之位。(出示孟子的画像)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与策
4、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2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6古文二则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句畎亩傅说胶鬲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了解有关人物及其故事。学生活动要求:请学生小结第1段所列举人物的最显著的共同点。2.拓展故事。讲一讲百里奚的故事。百里奚是一个我们只知道他姓百里、连名字都没有的奴隶。奚,不是他的名字,它是一个象形字,字的上部是一只手,中部是一条绳索,系在手上,字的下部是一个
5、人,合起来这个字就是指一个失去了自由的人,即奴隶。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臣,可虞君昏庸,没重用他。虞国被晋国灭亡后,他成了俘虏。晋君又把他送给秦穆公的夫人做侍从。百里奚从秦国出逃,可是才逃出国境就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有才能的人,就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三夜,对百里奚更了解了,于是把朝廷重任交给他。3.背诵第1段。学生活动策略:先试背,再齐背,还要请学生有感情地背。4.小结第1段。用排比句列举事实,颇有气势。所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
6、的事业。5.请学生自读第2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自读要求:注意句子内部的停顿,读出句子整齐的节奏、韵味。6.请学生明确字、词的含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因此,所以。于,给。是,这样的。也,用在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6古文二则句子的末尾,表示停顿。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各句均解释为“他”。苦,是一种特殊用法,翻译为“使,,苦”,这叫使动用法。劳、饿、空乏、拂乱、动、忍,均是使动用法。7.背诵第2段。学生活动策略:先试背,体会句式规律
7、,再齐背,还请学生有感情地背。8.齐背1、2两段。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搜集第1段中列举人物的材料,阅读并选取一个故事讲述。2.背默1、2段,记住词语的特殊用法。第二课时继续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学习《教学相长》。一、诵读活动1.检查背诵第1、2两段。2.齐读第3、4段。二、交流活动1.请学生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修正。2.教师讲词语的特殊用法。人恒过: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名词,指国内。出,名词,指国外。敌,动词,匹敌,(力量)相当。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
8、计-教案-26古文二则3.请学生小结: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接受磨炼的益处?明确: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的。4.讲解全文的论证思路。先谈人,方法是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