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94456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4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关键词:学生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多媒体辅助教学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交往与合作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美术课程改革中的精神与之有不谋而合之处,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课改当中的重点,怎么样去实践确是问题,方法多种多样,在实践中我认为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
2、面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愿与同道分享。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两条并行的主线,哪条线短都不行。新课程改革对于此更是指出了学生学习方式一定要转变。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为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一、真正
3、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是针对那些美术能力突出的学生,它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也不仅是光喊一喊口号、课堂上多提问,或让学生在课堂上形式的讨论讨论。艺术不是呆板的,艺术是最需要自由空间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研究教学方式,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放开手脚,灵感不断,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真正地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去,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心理感受世界是多变的,但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确
4、是独一无二的,同样,这个世界在学生的感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在美术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孔子说过:“知己知彼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不应成为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绪等,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渐强还是渐弱,这种关注应时刻贯穿到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我在上苏少版14册<<人类的朋友>>这课时,不急着让学生用什么手段表现动物,而是先设计有关动物特征抢答题目,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演示:鸡、鸭、鹅等家禽悠然自
5、得的觅食场面,草地上的羊群、牛群,森林中的鸟儿们的飞翔等,让学生回答描绘的是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特征等。学生回答是不会完整的,我趁学生沉浸在答对的喜悦中,我却提出他们还没有说全,还有不少特征他们没说出来呢,学生又生疑问,重新投入到思索之中,仔细观察画面,再进行补充,这时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学生在一波三折的过程中磨练了思维,拓宽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 结合文学、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文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亲近的,它们对于学生来理解和掌握美术创作的背景、故事和技术的学习、运用会有很大的帮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上苏少版16册《从心底接触
6、自然》时,在体会美妙的大自然时:树木、田野、山川、河流……用一些描绘风景的诗句,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如王维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学生在这些美妙诗句的感染下,更能与大自然产生共鸣,加深了对所画内容的理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理解画的意境同时又和文学有机融合。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两者虽然都是抽象的艺术,但我们可以在美术课中让它们有机结合——听觉艺术的视觉艺术的有机结合。运用音乐的情绪渲染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反映,引导他们自主地参与到美术课中。如上欣赏课我们可以用到音乐,欣赏山水画时,
7、一边欣赏画中韵味、境界、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叮咚的琴声,真是相得益彰。总之,美术课应该尽可能地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他能真正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促使其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3、积极使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节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了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打破知识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把知识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在上苏少版第14册第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