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70234
大小:100.96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研思IThinking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浙江省义乌市稠江第二小学季侃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后,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几”来进行比较,并用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让学生初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引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概念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兴趣。概念引人得当,能激发学生的
2、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能紧紧再如《圆》的概念教学:围绕这一概念进行有效的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引入方法。教师: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为什么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呢?一学生:因为它不能滚动。、创设游戏或故事情境,引入概念小学生特别爱玩游戏。如能借游戏引入概念,定能让教师:那就做成椭圆形(课件演示椭圆形车轮滚动)。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如教学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学生:这样车轮前进时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采用教师与学生比赛或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方式,激发学生教师: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轮就不会一会儿高
3、一会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或故事引入,儿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圆的本质属性:学习中,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同时能在数学中渗透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文化教育。例如在概率教学中,利用摸球游戏或抛硬币的游戏让四、利用旧知识引入学生体会,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有些事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必定会发生。环小数等,但它们都与旧知识有内在联系。到了
4、中高年级,还可能用“铁杵磨成针”、“守株待兔”、“愚公移山”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紧密的旧概念直接引入。在备课时这三个成语故事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要分析有哪些旧知识与这个新概念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二、借助生活实例引入概念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儿童的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个有效的途径。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
5、发思维;旧知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引入概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概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念并不是那么抽象。例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先效果好。例如素数和合数的学习,教学时就从复习约数的讲一件事:“小明,小刚,小方三个人各带同样长的线到概念人手,让学生找出1、5、9、11、12、27、16各数中广场去放风筝,小明把线放出2/5,小刚放出了3/5,小方的约数,再引导他们观察、比较,最后把这些数按约数的放出了2/7,问他们三个人谁的风筝放得最高?”学生们个数分为三类,从而初
6、步建立素数、合数的概念。又如从的积极性很高,可是都不能回答,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件事就明白了?”引导学生把生公倍数”等概念。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活中的事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了概念,又能使学生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在概念引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教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
7、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为起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点,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学习循环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小数的概念时,先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春、夏、秋、冬、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春⋯⋯”、“白天、晚上、白天、晚上⋯⋯”引入,让学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生初步感受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从生活背景引人概念,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8、,如采用实物、模型、既能深入理解和持久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三、创设疑问。引入概念总之,在创设情境中引出概念,除了注意上述几个问题外,教师还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学生更想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常处于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