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67111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由一次教学失误引发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由一次教学失误引发的思考虽然我们有备课的环节,但受集体备课制度不完善不细致,个人对问题考虑不周全或者课堂临场发挥失常等因素的影响,在漫长的讲台生涯屮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所谓教学相长,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失误,从中获得思考和成长,那么失误对于我们无遗是一剂预防良药,虽然苦涩和疼痛,但对于我们技艺的精进却大有裨益•下面以我在处理一道习题上的失误为例来说明以上道理.例题如图1,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用轻绳悬挂在空中的木块,木块的质量为M,绳长为L,子弹停留在木块中,求:(1)子弹射入木块后的瞬间绳子张力的大小?(2)子弹射入后木块和子弹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这是出现在动
2、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一道练习题,因为仓促出题者也没有配以相应的参考答案•又因为出现在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第一个课时且被冠在“子弹问题”之下,笔者将其定义为一道十分简单的组合题,给出了如下解法.解(1)设木块(含子弹)速度为“,对子弹射入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m)v'(1)木块(含子弹)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由牛顿定律得FT-(M+m)g=(M+m)vz2L(2)由(1)、(2)可求得张力大小FT=m2v2L(M+m)+(M+m)g.(2)对木块(含子弹)摆上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M+m)gh=12(M+m)vz2(3)由(1)、(3)得h=m2v22(M+m)2g.之后课间
3、,其他班的一名同学来向我询问这道题的做法•我十分轻描淡写地重复了一次上述解法•没想他的一个反问立即将我的轻描淡写拖入谷底:“老师,您怎么知道它一定没有绕过悬点转整圈?如果打击速度很大的话,完全可能啊!”是啊,这是十分顺理成章的追问,为什么我会忽视呢?于是,我立即跟他一起对第(2)问作了以下讨论:A.若绳恰能上摆至水平位置,设对应的/二vl・对木块(含子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m)gL二12(M+m)v21(4)解得vl=2gL.B・若木块(含子弹)恰能完成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当其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灯则此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M+m)v23L(5)设这种情况对
4、应的L二v2,从最低摆至最高过程中对木块(含子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M+m)gL二12(M+m)v22~12(M+m)v23(6)由(5)、(6)知v2=5gL.那么:I•当LW2gL时,设最大高度为hl,对木块(含子弹)摆上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M+m)ghl=12(M+m)v‘2(7)由(1)、(7)得hl=m2v22(M+m)2g.II•当v‘25gL时,设最大高度为h2,最大高度为h2二2L.III•当2gL5、设为vA.对应最人高度设为h3・如图2.此时,绳恰好松弛,对木块(含子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iii)gsina=(M+m)v2AL(8)从最低至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m)gL(1+sina)=12(M+m)vz2-12(M+m)v2A(9)木块(含子弹)从A开始斜抛,之后继续上升高度设为2,在竖直方向由公式v2t-v20=2as得h‘=vAcosa)22g(10)由(1)、(8)、(9)、(10)得h3二L+Lsina+h‘=m2v23g(M+m)2+L3+m2v26g(M+in)2-L32{l~m2v23gL(M+m)2-2332}至此,本题第(2)问算是解答完备•但是6、这就意味着我之前在课堂上的讲解有问题•我总在强调严谨,强调思维的广度和完整性,可是口己居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有点丢脸十分失职的事情,看来我需要诚恳地向学生说明情况作出纠正并且认真反思•笔者是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解过无数道题目,为什么会在这里失误呢?仔细想想有以下原因:(1)老师特有的思维定势•觉得一道放在动量守恒应用第一课时的例题不应该在圆周运动上大做文章,从而忽视了情况的多样性.(2)长期依赖参考答案的后遗症•为了节省备课时间,老师常常对照参考答案去准备习题课,虽然会在讲题时参入自己个性化的处理,但总体思路会循着参考答案•长此以往,老师的解题能力大大弱化,有可能离开7、参考答案就漏洞白出.(3)长期的“融错”视角对老师思维的异化•为了能够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老师在批阅作业或与学生交流时往往会“融入”学生的逻辑,从他们的视角和足迹岀发去纠正他们的错误•时间一久老师头脑中便充满了各种似是而非的观念•虽然我们够冷静、理智和熟练,但也会偶尔在潜意识中受到这些错误思维的干扰.(4)低估了以字母为已知条件题目的信息量•如果这是一道具体数据的题便只有一种可能,但是因为是字母,但没有对字母做任何范围的交代,从而给多种可能性埋下了伏笔•字母的问题因为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倍受出题
5、设为vA.对应最人高度设为h3・如图2.此时,绳恰好松弛,对木块(含子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iii)gsina=(M+m)v2AL(8)从最低至A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m)gL(1+sina)=12(M+m)vz2-12(M+m)v2A(9)木块(含子弹)从A开始斜抛,之后继续上升高度设为2,在竖直方向由公式v2t-v20=2as得h‘=vAcosa)22g(10)由(1)、(8)、(9)、(10)得h3二L+Lsina+h‘=m2v23g(M+m)2+L3+m2v26g(M+in)2-L32{l~m2v23gL(M+m)2-2332}至此,本题第(2)问算是解答完备•但是
6、这就意味着我之前在课堂上的讲解有问题•我总在强调严谨,强调思维的广度和完整性,可是口己居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有点丢脸十分失职的事情,看来我需要诚恳地向学生说明情况作出纠正并且认真反思•笔者是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解过无数道题目,为什么会在这里失误呢?仔细想想有以下原因:(1)老师特有的思维定势•觉得一道放在动量守恒应用第一课时的例题不应该在圆周运动上大做文章,从而忽视了情况的多样性.(2)长期依赖参考答案的后遗症•为了节省备课时间,老师常常对照参考答案去准备习题课,虽然会在讲题时参入自己个性化的处理,但总体思路会循着参考答案•长此以往,老师的解题能力大大弱化,有可能离开
7、参考答案就漏洞白出.(3)长期的“融错”视角对老师思维的异化•为了能够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老师在批阅作业或与学生交流时往往会“融入”学生的逻辑,从他们的视角和足迹岀发去纠正他们的错误•时间一久老师头脑中便充满了各种似是而非的观念•虽然我们够冷静、理智和熟练,但也会偶尔在潜意识中受到这些错误思维的干扰.(4)低估了以字母为已知条件题目的信息量•如果这是一道具体数据的题便只有一种可能,但是因为是字母,但没有对字母做任何范围的交代,从而给多种可能性埋下了伏笔•字母的问题因为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倍受出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