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97939
大小:39.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浅谈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问题 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科学教育目标与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个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从而使幼儿获取科学知识及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科学教育活动提倡“做中学”,而“做中学”的原则就要求幼儿亲自接触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然后根据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和具体情境,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说,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就是和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活动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所以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是为幼儿探索操作服务
2、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解决好操作材料的问题,才能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 在科学教育活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活动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但是由于传统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受教学计划及生活常规的限制,教师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材料的质与量、投放的适宜性等方面显得较盲目。我们往往苦恼于不知怎么去选择操作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解决好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问题呢?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材料须有针对性,明确好目的。 操作材料
3、是为科学教育活动服务的,所以必须先明确活动目的,准备的材料必须针对当堂科学活动的目标而来,并不是准备的材料越多越好。有时有的老师为了方便幼儿的选择和探索,将一些有关的无关的材料一股脑地抛给幼儿,不管这些材料是否合适班级孩子的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科学活动的开展。如果像这样提供的材料过多过杂,幼儿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就会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在科学活动《纸桌》中,老师提供了不同厚薄的纸张,以及各种插片、积木等玩具,让幼儿用纸做成纸桌,然后放不同的积木或玩具,比较哪种纸桌
4、承受的压力最大。显然老师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过多,孩子们不但要注意纸张的厚薄,纸张叠的形状,还要了解它们与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这超出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水平,所以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就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道胡乱地堆放,他们觉得理解有点难,就转而玩起了玩具,折起了纸飞机等与操作活动无关的游戏。如果老师的活动目的明确,在材料上提供一种纸张,一种插片玩具,设计一种如“比比谁的纸桌最厉害”的竞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不同种纸桥,然后比较放的插片的多少,从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纸叠的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的关系,这样操作活动的目的性强,孩子们也容易理
5、解,凸现的科学现象也会引发孩子们反复操作与观察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到压力的存在,并体验到纸桌的形状不同,承受的压力也不同。 因此活动中有目的的提供一些材料,材料简单,直观,有趣,才会引发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有兴趣地探索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二、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 “材料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触摸过的,能考虑幼儿主体与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动手又动脑,体现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幼儿的新经验的获
6、得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的,已有经验的状况影响着幼儿当前探究的兴趣、注意力和持续性。由于幼儿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科学活动操作材料应来源于生活,使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续探究,有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 在活动中,我们的老师选择材料,有时为了吸引孩子们,会引用一些不常见的材料,这样孩子们在探索时,往往对材料本身兴趣很大,而操作实验就丢之一旁,没有心思再去探索了。例如在《有趣的转动》活动中,为了能让幼儿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发现转动的秘密,我收集了孩子们平常在幼儿园经常接触到的各类玩具,如机器人,串珠,齿轮玩具,长条型玩
7、具,方型玩具等可操作的材料,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所熟悉的材料,因此他们倍感亲切,不仅敢大胆操作,还惊讶于这些玩具还可以发现很多的秘密,探索的兴趣油然而生。许多孩子回到家长也会尝试一下家中买的玩具是不是也可以转动起来,尝试将获得知识、动手操作、创新思维三者有机结合,幼儿充分体验了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在玩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了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兴趣。因此来自于生活的操作材料有助于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促使他们构建新的经验。三、材料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8、特别是对事物的认识、问题的探索及解决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老师贪图省便把这一点忽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