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

ID:50735270

大小:2.58 MB

页数:125页

时间:2020-03-13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_第1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_第2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_第3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_第4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11课(师说)资料2知识与能力了解韩愈的文学主张和其倡导的“古文运动”;了解韩愈的重要文学作品;积累并掌握重要的文言现象。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增强说服力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所论述的教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认识本文中反映的封建思想,逐步培养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3是谁播撒智慧的种子?是谁点燃人类文明的曙光?是谁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无疑是老师。那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老师学习什么?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

2、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从容不迫地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进《师说》,一起感悟“师道”的真谛吧。45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3、313233343536【自主校对】一、yúchánɡzhuàndāndòuyíjiēzhǎnɡ二、1.“受”通“授”,传授2.“不”通“否”三、1.①以……为师 ②学习 ③从师学习 ④老师 ⑤军队2.①道理 ②风尚 ③道路 ④说 ⑤取道 ⑥方法373.①使……跟随 ②听从,顺从 ③依傍 ④由,自 ⑤参与 ⑥跟随,随从 ⑦zònɡ,次于最亲的亲属,表叔伯关系4.①传授 ②流传 ③解释经书的著作 ④传记5.①疑难问题,名词 ②糊涂,形容词 ③迷惑 ④使……迷惑6.①没有 ②无论 ③通“毋”,不、不要 ④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3

4、8四、1.①的,助词 ②知识、道理,名词 ③代指人 ④连接定语与中心词,这类 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到,往,动词 ⑧定语后置的标志2.①向 ②从 ③比 ④被393.①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②人称代词,复指,作主语(今之众人)③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 ④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⑤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大概、恐怕)40五、1.求学的人2.小的方面学习3.从,跟从;而,而且4.不一定5.先秦两汉的散文6.一般的人41六、1.名词活用为动词,学习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龄大的,年龄小的3.形容词活用

5、为名词,圣人、愚人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意动用法,以……为师6.意动用法,以……为耻7.意动用法,以……为师8.意动用法,以……为耻9.名词作状语,成群地10.名词活用为动词,并列42一、作者档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4344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著有《

6、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45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46二、背景回放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上层士族子弟无论德、行、学问如何均能为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而且鄙视从师。这种风气到韩愈所处之中庸时代有增无减,渐趋恶劣。韩愈当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他

7、对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写下这篇文章。47一、整体悟读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48参考答案: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4950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

8、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51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52二、局部涵泳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