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陈凤玲《画杨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陈凤玲【教材分析】《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关注“嘱”“肃”的正确书写,正确读写15个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悟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审视”、“严肃”等词语。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5.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
3、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田字格书写板、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质疑。1.导入:孩子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熟悉的水果---杨桃(出示杨桃的图片ppt1)。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看看资料袋中有关杨桃的简介。2.老师今天给你们杨桃的同时还要介绍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他的名字叫(岑桑)出示ppt2。在这位名家心中,杨桃不仅仅好吃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至今还清楚地记
4、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画杨桃(板书课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们也许会产生一些疑问,说说看你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杨桃的资料,让学生对杨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抓住课题让学生质疑顺势切入到文本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指读生字词,关注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的字。(ppt4-6)2.自由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ppt7-8)在图画课上,我把----画成--
5、----,受到了同学们-----,老师----。)小结用四要素概括课文内容方法。【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为准确、流利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为了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检测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顺利过渡到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师过渡语: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为什么我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文中找答案吧!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作方法。1.找出我画杨桃的段落(第2段)快速读,说说我画杨桃的态度,文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板书:我认真看老实画。2.
6、出示PPT9-11“我”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遵从父亲的教导)。3.练习用关联词“不像......而像......”说话。小结过渡: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东西除了我看的角度不同,最主要是我遵从了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那么父亲平日里教我画画有什么样的要求呢?文中哪段作了很好的交代?PPT12指读第一段。4.画出第一段的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叮
7、嘱、不要想当然”,多音字区分“教”。板书:父亲如实地画。5.随文识字“嘱”PPT13A.观察生字占格位置。B.提出难写的生字,指名说出重点笔画的占格。C.师范写、学生练习。5.体会1--2段的写作方法。父亲的教和我的做法因果关系。(铺垫、上下照应)【设计意图:通过读、说、写培养学生自读,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识字书写习惯,在感悟课文内容的环节中注重基本阅读方法的指导,为整体感悟文中主旨做铺垫。】师引入:当我我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同学们看到我的画的反应如何?板书-嘲笑,为什么会
8、这样?请读师生的第一次对话。四、研读同学们看到我的画之后的语言、神态、态度。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PPT出示两段对话:1.第一次分读出嘲笑、轻蔑的语气,第二次分读出难过、内疚、惭愧的语气。指名读,对比读。2.补充提示语PPT15,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