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219743
大小:3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23
《11课《心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2、了解作者3、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4、找出第一封书信中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句子细细品味第1课时1、导入新课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家书的珍贵,请同学们朗读下面两首古诗中的家书,一起感受古人家书中的浓浓亲情。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1通过古诗中的家书引出课题:傅雷家书两则。父亲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很重要,朗诵《父亲》这首诗,来赞美我们平凡的父亲。2、
2、文体链接(1)信封书写用信封展示:(2)书信的正文格式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祝颂语:“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写。后面应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xxx、父xxx、你的朋友xxx等。再下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
3、写未尽事宜。3、背景链接11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在1954年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同时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关爱之心和舐犊之情。课文选取的两则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方面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以两种不同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父爱,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这两封家书分别针对儿子什么心境来写的?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对待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
4、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3)这两封家书分别以何种风格展现傅雷的舐犊之情?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2、文本探究研读第一封信(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可以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2)傅雷聪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第一方面11: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第二方面: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彻底感悟,吸取教训,引为借鉴。(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用意何在?用太阳、雨水、五
5、谷、庄稼的比喻说明任何人和事情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4)好句品读A、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得意,也会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才能不受影响,轻松自在。B、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可以不怕挫折,
6、不怕打击,甚至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教师点拨: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理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3、体验反思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11其实,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爱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吗?4、课堂练笔请仿照下面句式,用“父爱是-----”写三句话。父爱是一片天,让我的理想放飞;父爱是一个洋,给我无边的温暖;父爱是一架梯,助我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仿句:父爱是,;父爱是,;父爱是,
7、。《心声》导学案弥勒市新哨中学鄂建英【课标要求】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11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目标】1、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2、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3、培养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