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98512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拉米呋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拉米咲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咲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2组均给予西药护肝、利尿、中药活血化瘀、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咲定抗病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为58.7%,差异非常显著(P❷0.05),❷具有可比性。❷2治疗方法❷对照组: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限制水钠摄入,西药常规护肝、利尿(速尿20~40mg,螺内脂40~120mg)、中药活血化瘀,并适当给予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胶体
2、渗透压;治疗组:一般治疗同前,同时加用拉米咲定100mg口服(如果出现病毒变异,改用阿德福韦脂或恩替卡韦),1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❷3疗效标准及结果❷3.1疗效标准显效❷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食欲及一般情况好,B超提示无液暗区,脾脏略缩小,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腹水大部份消退,临床主要症状减轻,食欲及一般情况改善,B超提示少量腹水,脾脏略小或不变,肝功能有好转。无效:B超提示腹水不减少或增多,临床诸症加重,肝功能无改善或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或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❷3.2治疗结果❷治疗组显效34
3、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3%;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1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9.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❷3.3腹水消退时间比较❷腹水消退时间治疗组为15.30d,对照组为20〜60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❷3.42组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比较❷2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l)o❷3.5腹水消退疗效巩固比较❷治疗组显效34例中长期服用拉米咲定,其中8例服药1年后出现反弹,改用阿德福韦脂或恩替卡韦继续抗
4、病毒治疗,病情稳定;5例服药1年后停药,导致病情加重;3例死亡,复发率38.0%。对照组显效10例中继续服用保肝利尿药,1年后复发9例,其中4例死亡,复发率90.0%。治疗组腹水消退疗效巩固明显优于对照组。❷4讨论❷肝硬化是终末期肝病的共同病理变化,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75.85%的肝硬化病人合并腹水形成。腹水形成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衰竭等风险,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肝硬化出现腹水后2年存活率只有60.0%,而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时6个月存活率仅为50%。肝
5、硬化病因甚多,但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进展为肝硬化,祸首是乙肝病毒复制;由于病毒没有能很好地抑制,肝细胞炎症就不能很好地控制,逐渐形成肝纤维化,最后发展到肝硬化。也就是说,从肝炎一肝纤维化一肝硬化腹水形成,病毒始终在起作用。病人到了肝硬化阶段,并非一定走向肝衰竭,如果想办法抑制病毒,去除或减轻病毒作用,阻止肝硬化腹水继续发展,病人也完全可以生存下去,并获得较好生存质量。传统乙肝肝硬化腹水治疗只是被动护肝,利尿或输入新鲜血浆及白蛋白等,疗效不明显,容易复发。我院应用拉米咲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性
6、乙肝肝硬化腹水48例,与对照组比较,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咲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腹水复发率,疗效显著。但是,乙肝肝硬化腹水抗病毒治疗,并非人人皆宜,目前尚不能视为常规治疗方法。首先乙肝肝硬化腹水病人必须有明确病毒活跃复制指标,《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治疗指征为HBVDNA阳性,ALT正常或升高,治疗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以延缓或减少肝移植需求,抗病毒只延缓疾病进展,但本身不能改变终末期肝硬化的最终结局。其次,应用拉米咲定治疗后患者一旦
7、出现病毒变异,必须加用阿德福韦脂或恩替卡韦,而两药同时联用一个月后再停用拉米咲定(特别是随意停药),则后果严重。本组死亡3例患者中,均为停药所致。抗病毒治疗同时,其他综合疗法不可偏废,但不得选用干扰素治疗肝硬化,否则会加重病情,导致肝衰竭,这在国内专家已形成共识。此外应看到,抗病毒治疗仅仅是乙肝肝硬化腹水形成过程中的治疗环节之一,肝细胞损伤与纤维化形成仍有很多因素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❷参考文献:❷[1]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1995.❷[2]陈澈珠.实用内科
8、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令[1]王贵强,刘卫平.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2006,26(21):17331736.0[2]卡世全,杜宗哲,张月荣.乙型肝炎防治理论与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❷[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2005.(责任编辑:陈涌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