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摘要多奈哌齐是第2代可逆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第1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他克林相比,多奈哌齐对中枢胆碱酯酶有更高的选择性和专属性,改善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认识能力和临床综合功能,不良反应少。关键词多奈哌齐阿尔采末病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donepezil)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第2个药物。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及预防AD的发生,虽然很多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曾用于治疗AD[广3],但最有长途的药物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临床疗效
2、与治疗AD的第1个药物他克林(tacrine)相似,但它具有剂量小、毒性低和价格方面的优点,因此多奈哌齐是治疗轻度至中度AD的有效药物。AD是引起老年人原发性痴呆的最常见脑部疾病,AD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成指数性增加[4]。化学结构和性质多奈哌齐的化学式为(土)Z,3-双基-5,6-双甲氧基-2-1[1-(苯甲基)-4哌唳基]-1H-萌-1-酮盐酸盐,分子量415.96,多奈哌齐是白色粉状晶体;易溶于氯仿,溶于水和冰醋酸,微溶于乙醇和乙惰,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和n-乙烷。多奈哌齐对中枢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特
3、异性,通过可逆性抑制AChE引起的乙酰胆碱(AChE)水解而增加AChE的浓度,因而增加了胆碱作用,发挥其治疗效果。AChE是神经网中的重要递质,此网记忆产生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区域一一海马区、脑皮质和杏仁体与基底前脑区相联系,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多奈哌齐能改变AD的自然病程。药物动力学多奈哌齐吸收良好,口服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100%[5]o多奈哌齐约96%与人血浆蛋白结合,主要与清蛋白结合(约75%),经尿排泄并代谢成4个主要代谢产物,已知2种有活性。多奈哌剂由CYP-450同工酶的CYP2D6和CY3Y4代谢并与葡萄糖
4、扩醛酸结合。用❷14C标记的多哌齐做健康志愿者试验,显示母体化合物和它的一种化谢物可在体内停留10天以上。食物不影响吸收速率、程度,给药时间(早晨和晚上)不受影响。多奈哌齐的消除时间约70小时,平均表现血液清除率(C1/F)为0.13L/(小时・kg),多次给药后,血浆的蓄积达4〜7倍,15天达稳态,稳态分布容积为12L/kg。临床应用用3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多奈哌齐治疗AD的疗效。①病情变化与送护的临床面询印象量表(CIBICPhus)评价多奈哌齐的综合临床效果:包括日常生活的一般方面、认知能力、行
5、为和活动能力4个方面oCIBICPhus有7个明确等级,1分表示“明显改善”,4分表示“无变化”,7分表示“明显变化”。②精神状态简易速成度表(MMSE)和Boxes衡量法的临床痴呆评分总机表(CDR-SB)oMMSE是对认知表现(如定位、记忆、注意力、语言和习惯)选择的临床测定评价,一般MMSE210分和W26分;CDR-SB根据6个CDR方面评分总和而将病人划分不同的痴呆程度:临床痴呆等级1或2O③阿尔茨海默病评定病量表的认知次级量表(ACAS-Cog),是一个在AD病人纵向群组中得到广泛证实的多项目工具,用来评价
6、AD病人的认知能力。ADAS-Cog的分值范围从0〜70分,分值越高,认知能力受损越严重。正常老年人的分值为0〜1分。多奈哌齐提高了AD病人认知能力和综合功能,是治疗轻度至中度AD的有效药物,耐受性好。有文献报道,多奈哌齐用于治疗脑外伤的记忆障碍有一定疗效[6]。剂量与用法起始推荐剂量是每晚临睡前5mg,根据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和耐受情况,4〜6周后剂量增加到10mg,9天[7],药物吸收不受食物影响。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胆碱能作用有关,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胃肠不适、失眠和头晕等[7]大多在起始剂量和
7、调整剂量中出现,一般都是暂时和轻微的。多奈哌齐无任何肝脏毒性反应,不需要监测肝功能[7]。药物相互作用:酮康吐和奎尼丁、华法林和地高辛不减少多奈哌齐的清除;但从清除途径来看,有潜在的药和相互作用。酮康哩和奎尼丁在体外抑制了多奈哌齐的代谢[7]。此外,多奈哌齐与担胆碱药有干扰作用,与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氯琥珀胆碱)有协同作用。结论多奈哌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专属性的AChE抑制剂,是AD病人的有效治疗药物。更重要的是,使用多奈哌齐没有叮唳类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肝脏毒性反应。多奈哌齐是他克林的一种安全替代药,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8、。参考文献1刘福根,高之旭,等.茴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双盲对照观察.新药与临床,1996,15:130.2李淑兰,杜尊铭•对复方毗拉西坦与安慰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与临床,1996,15:225-228.3徐一峰,高之旭,张明廉•爱维片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多中心双盲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67-69.4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