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14758
大小:5.8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1-24
《《召公谏厉王弭谤》最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国语》1、作者、年代及性质《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史书。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按照汉代的说法,《国语》是写《左传》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国语》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前1000—前400)。现在学界认为产生于战国(前475~前221年)初年,作者当不是与孔子同时的那个左丘明。《国语》有楚攻越,杀越王无疆能的记载(前335年)。《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凡21卷,其中《晋语》9卷,《周语》3卷;《鲁语》、《
2、楚语》、《越语》各2卷;《齐语》、《郑语》、《吴语》各1卷。与《左传》偏重叙事不同,《国语》偏重记言。其记录的语言包含了许多政治经验,《周语·召公谏弭谤》一篇,记周厉王以肆意残杀为消弭不满言论的做法,使“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结果被民众驱逐而流亡。文中记载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经典语言。《国语》记载了的史实非常丰富,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并为后来的史书(如《史记》)所援引。此外,《国语》作为古代散文名著,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版本关于《国语》写本的记载,最早是班固《汉书·艺文志》。汉魏至唐,郑众、贾逵、王肃、虞翻、唐固、韦昭
3、、孔晁等多家注本并行,而以韦昭注本影响最大。到宋代,就只有以韦昭注的本子为底本的公序本流行。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国语》刊本,都是明、清二代的翻刻本和手抄本。“谤”与中国古代的谏官制度提到“谤”我们用一想到“诽谤”一词,而提到诽谤我们今人往往会想到法律上的诽谤罪,其含义是:“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然而,古代的“谤”、“诽谤”的含义与今天的理解不同。几点介绍1、召公:即召穆公(前?-前822年),姓姬名虎,是世袭的召康公后裔。周厉王到周幽王时期担任召公,和周定公、共伯
4、和(卫武公)等皆为当时的卿士。曾力谏厉王,未果。国人暴动时,以自己的儿子顶替太子(即后来的周宣王)。前841年,召公与周公一起管朝政,凡14年,直至太子即位。史称“共和行政”(一说“共和”为共伯和摄理王政)。2、厉王:周厉王姬胡(?~前828)是西周第十位国王,谥号厉王。他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他重用小人,实行“专利”政策。“所谓‘专利’,就是顽固地坚持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霸占山林川泽,不准平民利用谋生。”(郭沫若《中国史稿》)。国人的基本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当然有意见,就“谤”王,厉王不仅不反省自己的作为,反而实
5、行“钳口”政策:“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公元前844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弥谤矣,乃不敢言。”(《史记》)不是民众没有意见了,象齐威王那样广开言路改进工作,而是高压威吓,国人“不敢言”。这种情况更加危险,民众的意见得不到表达,王朝政令得不到改进,而且民众愤怒的情绪在郁积中不断增加,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对此,召公十分忧虑,再次向厉王进言,劝谏厉王首先得让民众讲话和提意见。但厉王还是不听。结果,沉默并愤怒着的国人忍无可忍,爆发“国人暴动”
6、,厉王逃到了彘zhì(今山西)。3、国人“国人暴动”的主角是“国人”,什么是“国人”?作为地理方位概念,“国”对应于“野”,“国人”是指居住在国中的人,与“野人”(农夫)相对;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国人”是指有权参加国家政治决策、有经济收入的城市平民。其祖先与周王同族,只是随着年代久远,血缘关系淡薄了,但在国家生活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学习课文解题召(shào)公谏:规劝,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弭(mǐ):消除、阻止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厉”:“暴慢无亲”、“杀戮无辜”正音壅瞽庶矇悖彘耆艾瞍箴yōnggǔshùméngb
7、èizhìqíàisǒuzhēn学习第一段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前878至前842在位,共三十七年。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谤:诽谤,此处指批评。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
8、人。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弭(mǐ):消除。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第一段写了什么?第一段写弭谤的由来。厉王所以要“弭”谤,是由于“国人谤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