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ID:46444647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第1页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第2页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第3页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第4页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新课程推崇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它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耍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领域内,对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了如今教育工作者深究的一个热点。而数学学科在众学科中是一门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和较高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一、什么是数学问题情境数学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知识

2、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数学问题情境就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我们所谈及的数学问题情境都不是观赏性的停留在表面,而是为了深入进去,研究情境背后的故事,找出与数学有关的线索,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理念。二、数学问题情境的分类数学问题情境应当满足三条:第一是依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开启学生的思维;第二

3、个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第三个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依照这个原则可以把问题情境分成:源于教材的问题情境、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和学生知识储备及经验中已有的问题情境三大类。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途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所以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以下三种途径:1、对教材中情境的使用教科书作为在第一时间内同时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因而它十分自然地就成为了教

4、师对情境创设的第一素材。对教科书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应持有的态度是:既要认真地研究其教学价值,乂要大胆地去创新。对教材中原有情境的合理使用在教科书中,教材编写人员已经创设了一定数量的问题情境,应该说这些教学情境都是集百家智慧与辛劳的结晶。而对这些情境,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对它的教学价值做深入的研究,以便在课堂教学屮将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圆满地体现出来。例如:教科书为了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设计了下面的一个教学活动:用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人正方形边长为a,a

5、满足什么条件?•a可以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a可以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一些教师认为剪拼活动会消耗了较多时间而且意义不人,因此直接要求学生来求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或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但通过课堂教学的比较发现,经过这样的“改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显然减少,若直接思考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吋,学生基本只能从对1x2=2,2x2=4……的观察中感受到边长不是整数,它的值可能在1与2之间。而采用原來书本中的情境吋,学生除了上面的方法外,通过拼剪还比较多地从图形的特征去思考问题。如很多学生说这个正方形的

6、边长是直角边为1的等腰三角形的斜边,它大于任意一个直角边,小于两个直角边的和,同样可以得到这个边长在1和2之间。看来,以上的“改进”并没有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了限制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教科书只是一个静态的出版物,而具体的受教育对象却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材编写人员要设计一个面向全国各类学校学生都适应的情境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吋,不仅要认真分析教科书中问题情境的教育价值,同吋还耍分析学生的认知状况,在围绕原有情境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大胆创设更符合

7、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从而获得更为高效的教学结果。b、对教材中情境的创造性使用(1)根据原有的情境来选择一个类似的的代替情境。如教科书里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平移旋转的例了,但有一些学生并不了解,这吋就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加以说明。(2)对教材中一些原有的问题进行再加工。如对某些枯燥的教学素材赋予一定的实际背景,将其情境生动化。当然,再对教学素材赋予实际教学背景时,我们还应关注这些情境的系列化,避免将课堂变成情境的堆砌。(1)对教材中的多个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整合。为了方便地抽象出有关概念或者希望学生获得比较全

8、面的感受,教材在编写吋往往都创设了比较丰富的具体实例以供教师教学时使用,这样既给教师的教学留下较大的空间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但由于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将这些素材全部教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显得比较零乱,难以成为一个整体。为此,设计这样的教学时,应分析各个情境或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可以在这些情境中选择部分情境进行比较深入地研究或将这些情境进行整合。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