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ID:46170390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上传者:U-760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1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2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3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胡方霞,任德齐,周树语(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重庆市400052)摘要:软件技术人才与软件川人行业Z间出现了供需“剪刀差”,需重新审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建议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制定校企共同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技能为标准整合专业课程;开展以项目开发为依托的课程实训;进行以真实岗位环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CC1D(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屮心)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需要信息产业人才10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学校每年只能培养20万人左右,缺口非常大。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尽快培养大批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Z重。从人才市场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來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年年下滑,专业对口就业率不到35%。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学校每年培养大批的毕业牛,而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岀现软件技术人才与软件用人行业之间的供需“剪刀差”?一、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一)软件技术专业教育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缺少实用技能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把高职高专办成“木科压缩型”的倾向,这势必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陷入就业的尴尬境地。“本科压缩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不如本科毕业生,在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乂不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牛•,导致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得不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局面。(二)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不明确,不了解金业用人需求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多数院校设置所谓的社会热门专业,片血地把牛源多少作为衡量社会需求的标准。在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时,没冇充分考虑和预测这些专业学生未來几年将面临的就业前景。另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短缺,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校不得不大量引进年轻的教师,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没冇工程应用背景,没有实践工作经验。教科书上有的就原样照搬地讲,教科书上没有的不敢讲,工程技术应用的不知从何讲。高职院校缺乏企业的支撑和与金业的联系,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学校自身投入严重不足 等,导致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帅队伍的短缺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制约「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四)职业认证如雨后春笋,教师与学生迷失了方向“一张文凭、多个证书”已成为当今人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一方曲,而临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高职院校毕业生们开始多方寻找出路,通过多项职业资格认证成为其重要的选择之一。另一方而,髙职高专院校纷纷推出了“双证”教育,即毕业吋学生在収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证帖。更有部分院校没有根据市场调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仅凭口身的办学条件和教师能开设的课程,肓接与和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进行置换。因此,学校应向学生适时的推荐相丿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合适的职业认证证书。此外,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述存在实训体系标准不一,建设过程重硕轻软、小而全的现彖。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鉴于目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需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议采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行业支持为依托、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我国软件产业需要的软件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培养,增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确立“双环”即市场环和创新环,一是市场环:产业一专业一职业一就业一立业,即产业决定专业、专业服从职业、职业服务就业、就业促成立业。二是创新环:岗能标准一教学主导一课程改革一能力本位一创新创业,即根据岗位能力的新标准、新变化确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主题,以能力培养为木位,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一)制定校企共同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要求制定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相关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开展“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技术含量为参数,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发现,金业对软件技术人才能力的要求往往局限在某一专业领域。考虑到学牛以后的就业而不能过窄,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时,以培养某一种岗位能力为主,辐射与Z技能需求相近的岗位能力。如,市场需耍大量从事网络游戏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以及人机界而设计的程序员,通过对这些岗位的专业能力分析发现,这些岗位对员工编程能力的要求基木相同,只是在具体的应用方而各有侧重,山此可以开设可视化程序设计专业方向,该方向主要针对网络游戏开发职业岗位,同时辐射其他两个岗位的能力。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探索和建立依托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开发和设计相配套的教学计划。女(1,根据某人型物流公司挑选人才的具体需求,增设“电了商务软件技术”技能模块,专门为 该公司培养从事商业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维护的程序员。另外,根据软件技术行业市场的特点,建立岗位技能与主流开发工具之间的映射关系,依托主流开发工具安排教学计划,探索“定制式”人才培养机制。如,在软件发开工具方面,C#和JAVA的市场占冇率非常高,可培养精通C#和JAVA开发技术的人才。如此一来,随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岗位针对性的增强,毕业生将逐步得到企业的接纳与认可。(二)以岗位技能为标准整合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牛具备相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提拓其对未來岗位的适应能力。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要坚持能力本位的设计原则,研究企业相关岗位耍求的核心能力,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可打破传统课程的“知识体系”,将关联性高的课程融为一体,以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來整合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女1【,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既需要了解项目的规划设计,又需耍掌握软件的工程管理、相关文档的编写等,耍培养学生这方而的能力,通常需要“软件工程”、“软件文档编写”、“软件开发过程”等多门课程的支撐和融合。因此,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可通过设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来完成专业部分课程的整合,该课程的重点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梳理,既保证学生的专业学习“理论够用”,又具有鮫强的实践性。(三)开展以项目开发为依托的课程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技术训练环节,增强学纶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IT行业特点,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专业主讲教师要关注并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木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技术和成熟技术,了解最新专业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在内容安排上,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技能、经验与兴趣,为学生提供适丿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计划上,应慎重考虑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所有课程均配有教学大纲、考试人纲、教材、课件、实验实训环境说明、师资能力要求等完备的教学保障系统,以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实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组织上,坚持“以学牛为中心”,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网络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四)进行以真实岗位环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软件技术人才的主要特色在于耍拥有较强的行业应用知识,实践能力强,对以即时上岗。因此,在实践教学方而,联系相关企业,让学牛到企业参与具体项目,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在课程设置方而,可以为学牛提供“课程置换”机制,学牛可以通过企业工作经历來获取相关学分,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屮来,到实践屮去”的教学思想。在校企合作方而,应该通过合作办学建立学生实训 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帅作为指导教师,同时委派教师参与企业相关项冃,保证真实岗位环境。三、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璽庆工商职业学院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其教研与项目开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企业实践教学,丰富了教师项目开发经验,真正实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其次,学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有了明显改观,人部分学生能主动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得以提高,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绩。第三,学纶的动手能力得到企业肯定。在指导学生企业实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职业需求为导向、行业支持为依托、能力培养为本位”,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纶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看到高职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成效的同吋,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状。总之,高职人才培养应与企业需求和适应,在遵循高等职业院校教冇基木规律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吋,我们要认识到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参考文献:[1]秦远明,"高职教学中工学结合模式的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8,(6):24-26.⑵李昌贵,“信息化技术在专业课程報合屮的应用”,重庆广播电视人学学报[J],2008,(3):17-18.[3]瞿宏杰,“对定单式培养模式再思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11):35-37.[4]李祥,“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探索”,计算机教育[J],2007,(8):72-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