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317687

大小:25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1

上传者:U-25928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日益增多,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传统的手工工场和家庭手工业逐渐被淘汰,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A正确;B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所以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厂制度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提到的是党派之间的关系问题而非人民当家作主问题,故A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为“克服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采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正确;民主集中制与材料主题党派关系联系不大,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及民族问题,故B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政协制度【名师点睛】 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三大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3.“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的主旨是1920年到1929年,工人的工资增长远远小于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工人的工资收入代表的是购买力,那么意思就是说生产的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能够消费的量,即相对过剩,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爆发的原因4.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答案】C【解析】题目只体现出乡村人民向城市的流动,并不能由此说明城乡差距缩小,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故B项错误。题目描述的是乡村人民向城市的流动,这符合城市化的定义,故C项正确。农村城镇化指各种要素不断向农村城镇中聚集,而题目中的描述与之相反,故D项错误。点睛: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随着工厂的集中,许多工业城市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由题干可知,英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这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直接体现。5.下图是《1890年建立的汉阳铁厂高炉》,关于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在武汉创建的民用工业设施,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是为了“求富”,从而为军事工业的发展积累丰厚的资金,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运动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D.手工业者以人股的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不难发现其时间特征是1954年12月和企业名称“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这能说明其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政策,答案选B,AC两项均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D项属于对手工业改造的范畴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点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7.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主要意义在于为继续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保存了有生力量。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保障了坚持抗战的基本物资需求。故答案选C。A不是最重要的意义;B项“粉碎”说法错误;这次“大撤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D项说法不准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8.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答案】C【解析】春秋至北宋以前,盐都是由政府专卖。北宋时,实行盐税法,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推行商运法和官卖法,后改行钞盐法。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违背;D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政府发放通行证反映了政府对此的控制。9.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鼎是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轻重大小等,反映了其政治野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周王室的衰落,已经不能有效地监管各诸侯国。这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C项正确;ABD项包含在C项之中。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0.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中国工业总产值在1960年—1962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1962—1965年上升,主要是由于新的经济政策“八字方针”的调整。故选A。B项错误,并未经济结构调整,还是重工业为主;C项是表面现象;D项错误,在这个时期中苏关系未好转。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的探索•经济政策的变化【名师点睛】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发展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特点。在5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翻了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生产的巨大的破坏;1960年开始的政策调整,经济建设逐渐的得到恢复和发展。11.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从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夕,国家对经济建设人才急需,故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正确。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完成,故A排除。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不是主要目的,故C排除。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过于片面,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特点12.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薄弱,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苏关系恶化,CD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3.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答案】C 点睛: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4.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自强求富.抵御外侮,已达到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外贸易交往,也不是发展官督商办企业,地主阶级洋务派更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巨变•洋务运动•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15.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漂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格尔尼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选B。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9世纪的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 16.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商业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冲击,江浙地区人民热衷于投资丝织业。据此,可知,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17.某《英汉词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③火车、①汽车、②火箭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④公共马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④③①②,故排除ABC,选D。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把握,旨在考查识记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排除B、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排除C;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A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及其概况19.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的理解能力。A项与材料无关;C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众矢之的,故出现了材料中辛亥革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点,故B项正确;出现材料中所述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侵略使民族矛盾尖锐的结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的结果,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背景【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1、历史功绩: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⑤革除陋习,引起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历史.2、局限性:①革命果实被窃取;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③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0.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21.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见交子是民间发型具有交易功能的纸币,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题干中说到的是纸币产生之后会引发纠纷,但不是说纸币是在纠纷中产生,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2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外来货币对中国市场的干扰及民间贸易对清王朝统治的冲击,故排除B、D两项;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清初”,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皆有”可知“海禁”政策实施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故本题应选A项。 2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鳖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名师点睛】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4.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图表分析能力。做此类题一要注意看时间,二要注意看数字或百分比的变化。也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在图表中都没有反映。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2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特点,《海国图志》……“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正确。《海国图志》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史地知识,故A错误。《海国图志》没有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故C排除。《海国图志》与戊戌变法没有直接联系,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海国图志》27.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备选项中的①②两项,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8.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体现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能量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选D。A主要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B主要提出生物进化论;C主要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相对论2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苏俄农民反对当时政府的,是因为在1921年以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30.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树立理学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修养D.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目的类选择题:“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二、材料题 31.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角度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小问注意时间限定“18世纪70—80年代起”,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入手,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通过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可以看出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权,即工业资产阶级尚未获得更多的参政权。(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可知“一次新的斗争”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当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小问可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政治愿望的变化等角度回答。(4)本问可从经济与政治的作用与反作用规定概括二者的关系。即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32.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材料一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材料二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答案】(1)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接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3)态度: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尊重和崇敬孔子。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分析其进步意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结合材料“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归纳康有为的观点。联系当时进行变法的背景及力量对比,为减少变法阻力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同时要结合康有为的个人经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材料“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及内容分析第二小问。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的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