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08906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10-01【摘要】总结37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应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其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W8分,使用冰毯降温配合冬眠药物进行亚低温治疗。26例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通过精心的护理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护理亚低温主耍是指轻度低温(33—35°C)和中
2、度低温(28—32°C)的合称。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唾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的体温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温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耗氧量,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为我科于2011年1月至6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其中车祸伤29例,高空坠落伤5例,自发性出血3例。男25例,年龄18-60岁,女12例,年龄
3、20-56岁。GCS评分W8分。1.2方法临床研究表明,脑损伤超过7—8h实施亚低温治疗,其低温脑保护作用明显减弱[1],因此亚低温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患者入院后:①立即予以氯丙嗪100mg,异丙嗪50mg及杜冷丁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用微量注射泵以5ml/h速度泵入。②将冰毯平铺于病人床上,在冰毯和病人中间垫一块干净毛巾。③将温度传感器加装传感器塑料套置于肛门或腋下。④设定温度:一般认为,亚低温33-35°C比较安全[2]。因机器启动停止后,体温会继续下降PC左右,故设定启动温度为36°C,停止温度为34°C为宜,水温设定在6
4、°C左右。❷2护理2.1体温监护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无并发症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和关。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启用持续冰毯、冰帽降温。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记录降温时间,肌肉松弛程度以及冬眠肌松合剂泵入速度,并随吋调节。一般应保持病人肛温在33-35°C之间,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C,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于33°C,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C易出现室颤。本组将病人肚温控制在34°C,上下波动不超过0.5°C,均无明显
5、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2呼吸监护低温及冬眠药物,中枢镇静剂的使用,使呼吸受到抑制。呼吸次数和气体交换功能降低,因此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观察病人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使其$95❷。保持呼吸道通畅,1—2h翻身、拍背一次,定时雾化吸入,使痰液及时排除。吸痰要彻底,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吸痰时间一次勿超过15秒,吸痰前要吸入l-2min的纯氧,以防止脑缺氧[3]o平卧吋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2.3循环监护由于冬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能作用,患者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
6、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室颤,房颤。因此在低温治疗期间应设有24h动态心电监护,心率要维持在60次/分,舒张压50-69mmIIg,平均动脉压80ininhgo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下降提示循环功能不良,脉搏缓慢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表示血容量不足。2.4意识、瞳孔的观察意识障碍是颅脑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病人意识有嗜睡变为浅昏迷,同吋肢体无屈伸活动,提示病情加重,反之由浅昏迷变为嗜睡,同时有肢体活动,提示患者已在恢复[4]。根据意识、瞳孔也可判断应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最佳吋机、温度控制及复温时间。2.5复温的
7、护理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对35例病人采用自然复温法,选择22—26°C适宜环境温度,控制复温速度,每小时监测体温1次,一般每升高0.5°C约需2-3ho复温过程中仍需要适当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控制肌颤。2.6亚低温传感器的护理我们日常工作中放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就是亚低温传感器脱落或放置的位置不当,导致监测的数据偏差。传感器脱落,亚低温治疗仪停止工作;传感器放置过深或过浅均可引起偏差,过深触及大单,测出的体温偏低,过浅测出的体温是体表体温。这样就不能反映病人的真实体温,影响病人的病情观察,达不到治疗效果,可能产生严重
8、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过用两条蝶形胶布交叉I古I定传感器探头于腋窝下3-4cm的上臂内侧,并且在每次翻身后和交接班时,必须对病人做仔细检查。通过这些日常规范操作,可确保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