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

ID:44116029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_第1页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_第2页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_第3页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_第4页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中国改革成功的要点所在摘要:通过资本主义能够劫后复活而苏联却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原因对比研究,认识到只有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才能生机永驻。在中国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问题,对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邓小平强调加速发展,江泽民注重高质量发展,胡锦涛则把二者结合起来,探索适度发展。在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中,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❷灭、❷词:中国改革;发展理念;与时俱进❷❷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5-00014-05

2、收稿日期:2008—07—14❷❷作者简介:龚培河,满族,河北承德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万丽华,女,黑龙江五常人,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处工作人员。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历史规律不能超越人的能动性之外独立发挥支配作用,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不会一劳永逸地给人们带来福祉,因此,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❷叹''❷史喜欢与人开玩笑。没有被德国法西斯战车摧毁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却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轰然自我倒塌。苏东剧变后,西方弹冠相庆

3、,认为资本主义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像章家敦在其《中国即将崩溃》中所预言的那样,“最多只能坚持5年”,而且时至今日仍“风景这边独好”。那么,谁是这个玩笑的始作俑者?中国改革30年保持“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❷❷一、对比镜鉴:得失成败的深层原因❷叹''乘固❷•瑟罗指出,大萧条曾经把资本主义赶到灭绝边缘,“如今看来好似势不可挡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只要再错几步就会消亡”[2]。但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濒临绝境时能够劫后复活呢?中国有句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资本主义经常受到经济危机的袭扰,迫使它不得不通过改革具体制度、调整政策来

4、对付经济危机。威廉・E•哈拉尔在《新资本主义》中辩证地认为:“危机并不单纯是一种灾难,还是一种激烈加剧的痛苦,是取得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按照这种积极的观点,危机能迫使我们面对事实,看到我们必须克服的局限,而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的创伤则可以引导前进的方向。”[3]从古典经济学追求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到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再到新古典经济学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种钟摆式经济策略调整,实际上体现出以变应变的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这些措施虽然不能“治本”,但对表下药也能扩张资本主义生产力增长空间,增强抵制经济危机的能力。❷廿哉账斩❷,有人指

5、出,苏联起码错过了三次改革的良好机会,是导致苏联剧变的历史原因[4]。问题是,苏联为什么会错过改革机会呢?苏联也不乏主张改革的领导人,但为什么会失败呢?晚年的斯大林完全陶醉在社会主义胜利的氛围中,不思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这是一个需要改革的时代,但同时这又是一个传统模式的影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5],虽然主张改革,但却陷入“对现行模式的批判和留恋的”矛盾中不能自拔,最终改革无果而终;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求稳的保守思想,葬送了柯西金改革成果,也使之错过了改革的最后一次良机。有学者指出:“在斯大林晚年和赫鲁晓夫时期,原有的体制还在发挥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的

6、速度还比较高,改革的主客观条件也有某些欠缺,因此当时错过改革的时机还可以说是有情可原。但勃列日涅夫在形势十分紧迫和条件相当成熟的情况下再次错过改革时机……这样便使苏联社会积累了大量矛盾,形成严重的潜伏危机,从而为苏联的剧变提供了条件。所以,从苏联剧变的历史原因来说,勃列日涅夫要负有主要责任。”[4](P188)等到戈尔巴乔夫被迫实行改革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改革入口不得不从谋求经济发展转到政治体制调整,最终以放弃社会主义的方式收场。显然,苏联改革失败,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僵化问题,造成要么不改革,要么改革就放弃社会主义极端现象。从思想认识根源上来说,就是囿于

7、具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才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框架中,不敢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突破即成理论的束缚。❷时局饕迥范凰览错由❷,苏联却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两个正反例子都昭示出一个道理:只有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才能生机永驻!这也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关键。❷亍''鞘嫖❷•库珀•雷默认为,“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为此,他在《北京共识》中展示所谓“中国模式”的三个定理之首就是:“消除变化带来的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创新密度是救命良药。99为了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我们党在改革实践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与时俱

8、进,求真务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理念,不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