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名校课堂】(2016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测试(五)一、积累运用(30分)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人不知而不ytin()思而不学则殆()华歆(FI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2闻()min(2.词语积累——(1)学而不思则罔⑵期日中((3)幸尚宽((4)父异焉(学而不思则罔())))然众人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5)口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1)以宁对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2)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4.句了积累(1)《杂诗》:)默写句了。)(4分)
2、))(8分),应知故乡事。(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题号—•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2)《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o(3)《夜雨寄北》中,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从而使过去、现在、未来在这里奇妙地实现了融合的千古名句是:,7■(4)《送杜少府Z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5.句子积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了口:“吾I•冇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I•而不惑。”(2)既已
3、纳其白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口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文化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填空。(3分)(1)《世说新语》是一部集,作者是朝的文学家。(2)《伤仲永》选自《》,作者王安石,字,号半山,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二、阅读(50分)(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分)刘禹锡巴山塑水凄凉地,怀IH空吟闻笛赋,沉舟侧畔千帆过,今口听君歌一曲,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病树前头万木春。暂凭杯酒氏精神。6.首联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写出了诗人的遭遇,表达出诗人Z情。(3分)
4、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來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3分)(二)《论语》六则(16分)(一)子曰:“学而吋习Z,不亦说乎?有朋口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了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
5、解释卜列加点的词。(4分)(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3)择其善者而从之()(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了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请摘出《〈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3分)6.按提示填写句子。(2分)(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Z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⑵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止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川《〈论语〉六则》中的话:0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简要
6、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和作用?(3分)(三)方仲永(16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父异焉,借旁近与Z,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Z。口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FI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屮,从先人述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白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世隶耕()(2)稍稍宾客其父()(3)或以
7、钱币乞之()⑷不能称前时2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FI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0.综观全文,方仲永写诗才能的变化町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3分)第_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1.文章为什么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2分)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谁而“伤”?(3分)(四)(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H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8、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口中。口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了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乙】昔①吴起②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口:“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昔吴起出遇故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