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10309
大小:35.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4
《《记承天诗夜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能力目标:读出文章韵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学们,你知道这句词的作者是谁吗?(苏轼)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2、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6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学生自由诵读)指名诵读,并提示:(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初步感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为什么会夜游?为什么到承天寺去?三、再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学生结合注释,读译全文(学生译读,师巡回质疑)。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遂至承天寺:
3、(于是、就)(2) 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3)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 怀民亦未寝:(睡)6(5) 盖竹柏影也:(原来)(6)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
4、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四、精读课文,与作者对话。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写出景物何特点?)(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6(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即:①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②说说句中“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学生先默读思考后,分组讨论。2.教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齐读课文。教师小结: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的生活信念。学习本文,在感受庭下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挫折的人格魅力。五、拓展、积累教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
6、的味道。而正是这种“味道”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六、作业: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学生背诵课文)6双桥中学语文公开课课题:记承天寺夜游6班级:八(3)班授课教师:陈明芝授课时间:2016.11.8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