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

记承天诗夜游

ID:40356094

大小:82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31

记承天诗夜游_第1页
记承天诗夜游_第2页
记承天诗夜游_第3页
记承天诗夜游_第4页
记承天诗夜游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诗夜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学习目标走进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 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

2、,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读课文正字音xīngsuìqǐnzǎoxìng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

3、走动。愉快地,高兴地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思考于是,就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卧,睡共同,一起徒步徐行庭院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的原因。清澈透明交叉错杂原来是,连词第二段: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

4、个这样的闲人罢了。连词,只是,不过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而已,罢了第三段:惋惜无人赏月。1.作者夜游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去一去,品修辞;添一添,品意境)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合作思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你读到了一个的苏轼,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加油,你能成功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色,欣然。念,遂。怀民,相与。庭下

5、,,盖竹柏影也。何夜?何处?但耳。背诵名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是:,用的修辞方法是,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达标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