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51186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鱼我所欲也 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复习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能力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诵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检查《鱼我所欲也》的背诵情况,然后引入本课二、展示学习目标如上三自学提纲(一)文学常识1、学生识记文学常识2、检测(1)孟子:名,字______,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_家、_____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称。(2)本文选自《》,是“
2、四书”之一,是中国家经典的书籍。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二)关键字词理解1、学生结合注释等自己复习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检测(1)重点字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1)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乡为身死而不受(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6.故不为苟得也( )(2)翻译下列语句: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是亦不可以已乎?6.此之谓失其本心。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课文内容理解题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
4、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言或行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
5、,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答:________________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
6、中心论点的。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此句中“是心”具体指什么?8.按要求填空。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___,然后从____两面论证论点。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__,“甚于死者”就是___。本文中,作者将__比作鱼,将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_。③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___”这个词含义相同。④文中“_____;_____。”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⑤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原因是___
7、。9.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答:___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___11.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答:________________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1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
8、_______1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